企业宣传,产品推广,广告招商,广告投放联系seowdb

但不是不能扭转 老年人都有的坏习气?这些习气难以扭转

老年人都有的坏习气?这些习气难以扭转,但不是不能扭转

#老年人

谈及老年人的习气,咱们不得不慨叹传统文明与生存条件的深远影响。这些影响似乎岁月的烙印,深深地刻在老一辈人的生存形式中。有些习气,是他们从年轻时就养成的,不时到老都不曾扭转。当然,这些习气中,有好的,也有不那么好的。

让咱们一同来看看,中国老人们经常出现的七个不良习气吧:一是过度勤俭。老人们阅历过艰辛的岁月,深知物质资源的宝贵。因此,他们往往对任何能吃能用的物品都倍感珍惜,不情愿随便摈弃。但这种勤俭有时过了头,比如吃了霉变的 食物 ,或许一连几天都吃剩饭剩菜,这对平安是有害的。

二是缺乏 静止 。随着年龄的增长,许多老人由于怕痛或是觉得操劳,变得越来越不爱动。他们宁愿坐着看他人 锻炼 ,也不情愿自己起身优惠。但其实,适当的静止对老人的平安至关关键。

三是抽yan喝酒。不少老人有抽yan和喝酒的习气,虽然他们知道这对身材不好。yan酒成了他们生存中无法或缺的一部分,这无疑参与了患病的危险。

四是口味侧重。随着味觉的减退,老人们做饭时往往会加更多的盐和调料。他们偏爱重口味的食物,尤其是高盐、高糖、高油的,这对平安并不利。

五是爱生闷气。老人们阅历了永世的风风雨雨,有时会把心事藏在心底,不愿与人分享。常年这样,对身心平安都是有影响的。

六是过度操心。中国老人总是对儿女的事件分内上心,无论大大事都要插手。虽然这是出于爱,但过度的关心有时也会成为一种累赘。最后一点是不愿就医。许多老人在身材不舒适时,总是选用忍受,而不是及时就医。

他们或许是怕费事,或许是怕花钱,但这种做法往往会耽误病情。这些习气,或多或少在中国老人中广泛存在。作为长辈,咱们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了解和关爱,协助他们改掉不良习气,过上更平安、更快乐的生存。

难以扭转,但不是不能扭转

咱们前面提到的中国老人的七个坏习气,难道就真的如影随形,无法解脱吗?其实,事件并非如此相对。在这个环球上,每个事物都有其两面性。这些习气虽然有其不良的一面,但咱们也不能漠视其中或许包括的某些踊跃要素。任何习气的构成,都是客观与客观要素交织的结果。只需老人们真心想要扭转,那么成功的或许性还是相当大的。

老人们应该对自己有足够的信念。毕竟,要扭转一个或许曾经继续了几十年的习气,其难度可想而知。但习气,说究竟,也就是一种深化骨髓的“ 肌肉 记忆”,有时刻咱们甚至不要求大脑收回指令,身材就曾经自但是然地做出了反响。但老人们必定要置信自己,有才干去冲破这种固有的形式。而要让老人们真正下定决计去扭转,还要求让他们深入意识到这些坏习气或许带来的重大结果。只要这样,他们才干从心坎深处感遭到扭转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从而激收回足够的意志力和决计去克制前方的种种艰巨。

当然,扭转并非一人之力不从心。在这个环节中,家人的激励和支持是无法或缺的。他们的激励,可以增强老人们扭转的决计;他们的支持,可以让老人们感遭到家的暖和和被要求的觉得。这无疑都会为老人们扭转坏习气提供弱小的能源。但扭转是一个漫长的环节,要求咱们有足够的耐烦和战略。家人们在开导老人时,应该采取平和的形式,防止僵硬和间接的劝告,免得损伤到老人的自尊心。咱们要做好打耐久战的预备,细水长流,让老人在耳濡目染中意识到坏习气对身材的危害,从而自觉地做出扭转。

让晚年生存更平安的小秘诀

坏习气不是一天养成的,雷同,好习气也要求时期和耐烦去缓缓造就。关于老人们来说,把常年构成的坏习气转变为好习气,确实要求破费一番 功夫 。但为了让晚年生存愈加轻松欢快,这些致力都是值得的。每位老人都宿愿自己的晚年能够劳碌、平安,而儿女们也期盼着父母能享遭到高质量的晚年生存。其实,成功这一指标并不复杂,只要求做到以下三点,就能让老人们愈加平安、快乐。

首先,坚持踊跃失望的心态。心态的好坏对老人的平安有着深远的影响。有专家指出,失望的心态不只能延伸寿命,还是坚持身心平安的关键。一个心态好的人,总是看起来充溢生机,他们不会把烦恼藏在心里,而是选用踊跃面对。老年人应该学会豁达地看待生存,失望低空对每一天。孩子们曾经长大,有了自己的生存,老人们不用再过多干预,只要求在适当的时刻给予一些倡导就好。身材不舒适时,也要及时就医,不要由于惧怕花钱而耽误了治疗。

其次,留意饮食的平衡与营养。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的消化系统会逐渐消退。因此,饮食应该多样化,既要保障营养短缺,又要防止给身材带来过重的累赘。倡导老人们选用低盐、低脂、 低糖 、少油且平淡的食物,并被动多喝温水。此外,少食多餐也是一个不错的选用。当然, 戒yan 戒酒也是必无法少的。yan酒对身材的损伤会随着时期的推移而逐渐加深,所以老人们应该尽早戒yan戒酒,以坚持身材平安。

最后,多出门接触新颖事物。很多老人在年轻的时刻忙于上班和家庭,很少无时机外出游览或参与社交优惠。如今儿女们曾经长大成人,老人们有了更多的闲暇时期。他们可以参与一些互动优惠,与同龄人交换分享,享用丰盛多彩的养老生存。此外,在身材条件准许的状况下,老人们还可以报名参与游览团,走还俗门看看外面的环球。不要总是闷在家里围绕着家庭琐事转,这样很容易让人感到压制和无聊。

总之,想要让晚年生存愈加平安、快乐,老人们要求坚持踊跃失望的心态、留意饮食的平衡与营养以及多出门接触新颖事物。只需做到这三点,置信每位老人都能享遭到高质量的晚年生存。

在中国,咱们经常会看到一些老年人有着一些“执著”的习气:他们或许过于勤俭,舍不得花钱;或许不太爱静止,更青睐静静地坐着;兴许习气性地抽yan、喝酒,口味侧重;有时容易生闷气,心里藏不住事儿;总是爱操心,无论大大事务都要亲力亲为;甚至身材有些不适,也不情愿去看医生。这些,似乎都成了中国老人特有的、难以扭转的“标签”。

这些习气,很大水平上是遭到他们过去生存环境和阅历的影响。在那个时代,勤俭是一种美德,由于他们阅历过物资匮乏的年代;不静止兴许是由于他们曾经为了生存而奔走操劳,如今更想静上去劳动;而抽yan、喝酒或许是他们过去安适自己、缓解压力的形式。每一个习气面前,都暗藏着他们的故事和阅历。但是,这并不象征着这些习气不能扭转。只需老人们对自己有足够的信念,置信自己有才干去调整和改善,那么一切都有或许。而家人的支持和激励,无疑是他们扭转路上最大的能源。一句暖心的话,一个激励的眼神,都能让他们感遭到家的暖和,从而愈加坚决地走向扭转。

想要过得更舒心,老人们可以尝试调整自己的心态,坚持失望、踊跃,不让大事干扰心境。饮食上稍加留意,选用更平安、更适合的食物,让身材获取更好的关照。而多出门走走,看看外面的环球,不只能锻炼身材,还能拓宽视线,让心境愈加愉悦。生存总是充溢或许,只需情愿去尝试、去扭转,每一个老年人都能领有一个平安、快乐的晚年生存。

老年人 为什么怄气 受寒会腹胀?教你6招轻松改善! 得癌症的人越来越多 真和酵母蒸的馒头无关吗?来看看医生告发假相 老年人抑郁症看什么科老年抑郁症患者可以到精气心思科、神经外科就诊。假设外地医院没有专门的精气心思科或神经外科,则可选用综合医院的心思医学中心。一、有专门科室的医院1.精气心思科:精气心思科是诊断和治疗各种精气疾病的科室,包括焦虑症、强制症、双相情感阻碍等疾病。而老年抑郁症属于一种经常出现的精气心思疾病,因此倡导老人出现抑郁症

#抑郁症 #抑郁

老年人骨质蓬松吃什么骨质蓬松症是一种经常出现的骨骼疾病,关键体现为骨密度降低,骨骼变得软弱和容易骨折。老年人更容易遭到骨质蓬松症的影响,因此饮食在维持骨骼平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以下是一些老年人骨质蓬松吃什么的倡导。一、钙质丰盛的食物:1、奶制品:牛奶、酸奶和奶酪都富含钙质,是维持骨骼平安的良好起源。2、深绿叶蔬菜:菠菜、西兰

#骨质蓬松 #老年人

老年人容易得肺结核吗老年人能否容易患肺结核要求依据详细状况而定。假设老年人身材素质较好,没有基础疾病,则不容易感化肺结核;但假设老年人身材素质较差,并且有基础疾病,则容易感化肺结核。1.不容易感化: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惹起的慢性传染病,关键经过呼吸道流传。假设老年人的身材素质比拟好,而且没有患有其余的基础性疾病,如糖尿病、

#肺结核 #结核

老年人痛风怎样办老年人痛风可以经过普通治疗、*物治疗的形式启动缓解。痛风是由于血尿酸程渡过高造成尿酸结晶堆积在关节内而引发的一种疾病。一、普通治疗1.饮食:患者要求留意防止食用高嘌呤的食物,如生物肝脏、海鲜等,免得减轻病情。同时,还要求留意坚持法令的作息习气,保障短缺的睡眠时期,有助于促成身材的新陈代谢,从而到达辅佐

#痛风 #老年人 #痛风怎样办 #老年人痛风

老年人肾结石怎样办老年人肾结石可以经过普通治疗、*物治疗、手术治疗等形式启动解决。详细治疗方法要求依据病情的重大水平来判别。一、普通治疗1.饮食调节:假设老年人肾结石体积比拟小,并没有出现显著的不适症状,可以适当吃一些富含维生素以及膳食纤维的食物,比如苹果、火龙果等,能够促成身材的新陈代谢,在必定水平上也能够缓解病情。2

#肾结石 #结石

老年人失眠重大怎样治疗失眠是老年人经常出现的疑问之一。据统计,大概有40%的老年人阅历差错眠的困扰。常年失眠会对老年人的身心平安形成重大影响,包括疲劳、心情不稳固、认知配置降低、免疫力降高等。老年人失眠疑问要求获取注重和有效治疗。本文将引见老年人失眠的经常出现要素和治疗方法,以及如何预防失眠的措施。一、老年人失眠的经常出现要素1.生理要素

#失眠 #老年人

老年人得了抑郁症怎样办老年人得抑郁症后可以经过日常调节、心思治疗、*物治疗等形式启动改善。假设病情比拟重大,倡导及时到正轨医院的精气心思科就诊,并踊跃配合医生启动对症治疗。1.日常调节:往常可以多吃一些新颖的水果蔬菜,比如苹果、西红柿等,也可以吃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如鸡蛋、牛奶等,能够补充身材所要求的营养物质。同时还要坚持

#抑郁症 #抑郁

老年人血小板增加怎样治老年人出现血小板增加的状况时,或许是由于生理性要素惹起,也有或许是病理性要素造成。假设是生理性的要素惹起的,普通不要求不凡治疗。假设是病理性的要素形成的,则要求依据病因启动针对性的治疗。一、生理性要素假设老年人近期存在熬夜、操劳等状况,或许会形成机体免疫力降低,从而影响到体内的造血配置,进而会出现上

#血小板 #血小板增加

老年人尿失禁做什么审核查于老年人出现尿失禁的状况,倡导启动以下几项惯例审核:1.尿液剖析:经过搜集患者的尿样并启动实验室检测,可以确定能否存在尿路感化、肾脏疾病或其余潜在疑问。2.前列腺指检:前列腺是男子尿道的一部分,假设存在炎症或肿块等疑问或许会造成尿失禁。医生会经常使用手指微微按摩前列腺区域,以了解其大小和质地,并扫除任何异

#尿失禁 #老年人

老年人脑萎缩的要素老年性脑萎缩是一种影像学体现,是指由于各种要素造成的大脑容积减小、重量减轻。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白,或许与年龄要素无关。1、生理性退变:随着人体苍老,大脑皮质逐渐增加和神经纤维髓鞘化水平参与等生理变动会造成脑组织体积增加;2、血管性疾病:如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以及动脉粥样软化等要素惹起的脑供血无余或

#脑萎缩 #老年人

老年人尿失禁是怎样回事老年人尿失禁,或许是压力性尿失禁、急切性尿失禁、充盈性尿失禁等要素造成的。假设症状比拟重大,倡导及时到医院就诊,在医生指点下启动治疗。一、要素1.压力性尿失禁:随着年龄的增长,身材的各项机能会逐渐降低,盆底肌肉也会出现松弛的状况,从而惹起压力性尿失禁的现象;2.急切性尿失禁:由于膀胱过度优惠症所惹起的疾

#尿失禁 #老年人

老年人尿失禁有*可治吗老年人尿失禁普通状况下是可以治疗的。尿失禁是指由于各种要素造成的排尿管理才干降低或丢失,使尿液不自主地流出的一种症状。一、能治好1.压力性尿失禁:压力性尿失禁是女性经常出现的尿失禁类型,理论是由于盆底肌肉松弛和尿道括约肌配置阻碍惹起的。关于轻度的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可以驳回物理疗法启动治疗,如凯格尔静止、电

#尿失禁 #老年人


虞世南的《骨髓论》中说:“鼓瑟伦音,妙响随意而生” 怎么翻译?

shouji7913|前期答案 供你借鉴[原文]欲书之时,当收视反听⑴,绝虑疑神,心正气和,则契于妙⑵。 心神不正,书则欹斜;志气不和,字则颠仆⑶。 其道同鲁庙之器,虚则欹,满则覆,中则正,正者冲和之谓也⑷。 然则字虽有质,迹本无为⑸,禀阴阳而动静,体万物以成形,达性通变,其常不主⑹。 故知书道玄妙,心资神遇,不可以力求也⑺。 机巧必须心悟,不可以目取也⑻。 字形者,如目之视也。 为目有止限,由执字体既有质滞⑼,为目所视远近不同⑽,如水在方圆,岂由乎水?且笔妙喻水,方圆喻字,所视则同,远近则异,故明执字体也⑾。 字有态度,心之辅也⑿;心悟非心,合于妙也⒀。 且如铸铜为镜,明非匠者之明;假笔转心,妙非毫端之妙。 必在澄心运思至微妙之间,神应思彻⒁。 又同鼓瑟纶音,妙响随意而生;握管使锋,逸态逐毫而应⒂。 学者心悟于至道,则书契于无为,苟涉浮华,终懵于斯理也⒃。 [注释]⑴收视反听:收拢视线,目不旁视,返回听觉,耳不旁听。 反,通“返”。 意为闭目塞听,要排除一切杂念而精神集中。 ⑵契:合,符合。 妙:神奇、高妙,指书法的极高的艺术境界。 ⑶欹斜:倾斜,歪斜。 颠仆:跌倒。 ⑷冲和:恬静平和。 ⑸质:指字的筋、骨、血、肉等内在的本质的东西。 迹:指字的状貌、外形。 无为:没有一定的模式。 此句意为字有筋、骨、血、肉等内质,而字形是千变万化没有一定形态的。 ⑹禀:领受、承受。 体:体察、体验。 达性通变:通达性情及社会,自然的无穷变化。 其常不主:指字的形迹常常变化无穷。 主:主要的,根本的。 ⑺资:凭借、依靠。 神遇:通会神明。 此句是说,要知道书法的奥妙,必须靠心领神会,不是用力量就可以达到的。 ⑻机巧:灵活巧妙。 这句是说机变巧妙必定要靠内心颖悟,不可用眼睛外观去取得。 ⑼执:把握、理解、认识。 质滞:对内质的把握有局限,晦暗不明。 ⑽远近:此处是说,因各人鉴赏力不同,对字体的把握理解也就有高与低的区别。 下句“远近则异”中的“远近”与此相同。 ⑾故明执字体也:所以,从中可以明白把握字的形态体势的道理。 ⑿此句是说字的形态是书家心态的外观。 ⒀此句是说心悟不仅是心,而是合于玄妙。 ⒁铸铜为镜:古人以铜为镜,故说“铸铜为镜”。 假:通“借”。 神应思彻:精神感应,思想彻悟。 ⒂鼓瑟纶音:纶音,原指皇帝的诏令。 此处指调节琴弦的音响,所产生的美妙的音乐。 逸态逐毫而应:飘逸的神韵是随笔毫而产生的。 ⒃懵:糊涂无知的样子。 [译文]准备写字的时候,应闭目塞听,聚精会神,排除一切杂念,心平气和,才能与玄妙的书法境界相契合。 用心不端正或精力不集中,写出来的字就会歪斜倾倒。 这个道理就同鲁庙里的祭器一样,空了站不住,装得太满则又会倾倒,恰如其分就会稳当,在书法中,稳当就是“冲和”。 然而字有筋骨血肉,但形状却无一定。 依凭阴阳而发生动静变化,体察万物而成形貌,通达情性与自然的变化,从来没有一种固定的体式。 所以说书法的玄妙之处,必须依靠心悟神领,不是以下死工夫而能奏效的。 书法的机巧奥妙必须靠心领神会,看是看不出来的。 字的形状,如同眼睛看到东西一样,因为视觉的局限,所以对字体形势的把握也就会有所限制。 用眼睛观察书迹就有高低远近的不同。 正如水成方圆形,原因不在水,而在于盛水的容器。 神妙的笔法正如水,字的形体如盛水的方圆形的容器。 同是观察书法,由于人的悟性高下则有不同的收获,所以,我们可以从中明白把握字的形态体势的道理。 字有体态风貌,它是书家心态的外观。 心悟不仅在心,而是要合于书法的玄妙变化。 这如同炼铜作镜,明亮的是镜子而不是做镜子的人。 借笔传达心性,神妙不是在笔端之上,而是在于书家凝神静思进入的神奇微妙的艺术境界。 又像演奏美妙动听的音乐,是自然地随着心意而产生的;提笔运锋,飘逸的神韵是随笔毫而产生的。 学习书法的人如能领悟这个道理,就会进入不为而为的至高境界了。 如果书写始终离不开浮华的形迹,就是根本不明白这些道理。 食(一)民生所需,随念而至‘极乐世界所有的众生,不管是已生、现生或当生,都得到各种美妙的色身,相貌端正,神通自在,福德具足,受用各种宫殿、园林、衣服、饮食、香花、璎珞,随意所须,悉都如愿,譬如他化自在诸天。 ’——《大宝积经》之《无量寿如来会》和《无量寿经》的上卷。 ——不同于世人为饮食生活而奔波劳碌工作。 (二)七宝食器,自然现前‘极乐世界的众生要吃饭时,每人的面前自然呈现七宝的钵器,自然充满百味饮食。 ’——《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吃饭时,各种宝钵,随意现前。 ’——《大阿弥陀经》——不必忙于做菜,不用准备碗盘、碟子、筷子、汤匙等餐具。 ‘这些钵中都充满百味饮食,随意而至,无所从来,也没有供应和制造的人,完全是自然化生。 ’——《无量清净平等觉经》第二卷(三)茶几花毡,庄严餐座‘佛和诸位菩萨、罗汉要饮食时,则自然呈现七宝的茶几(餐桌),劫贝树的花絮所织成的毡子和毛毡来做座位,面前自然出现七宝的钵器,钵中充满著各种美味的饮食。 ’——《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二和《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的上卷(四)百味饮食,胜过诸天‘这些饮食,不同于世间饮食的口味,甚至也不是天界的饮食所能比美,这些饮食都是自然化生的精品,香美无比。 ’——《无量清净平等觉经》的第二卷——世人花钱办筵席,多造杀业,吃时嘴巴痛快,肠胃难受,甚至还可能传染到B型肝炎。 ——极乐净土的饮食连天厨妙供都不能比了,满汉全席又算得了什么?(五)种种美味,各如所愿‘钵中充满百味饮食,酸咸甘淡,各如所愿。 ’——《大阿弥陀经》‘想吃什么的口味,钵器中便呈现什么饮食,甜度或酸度都随心所欲。 有的菩萨和罗汉心想得到银钵,有的想要得到金钵、水晶钵、琉璃钵、珊瑚钵、琥珀钵、白玉钵、砗磲钵、玛瑙钵、明月珠钵、摩尼珠钵、紫磨金钵等,都可随心所欲得到。 ’——《无量清净平等觉经》的第二卷和《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的上卷(六)食不短缺,亦不过量‘不会有所缺乏,也不会因为美味的饮食,而吃得过量。 ’——《大阿弥陀经》——不会吃得不够,以致意犹未尽。 ——极乐世界没有肠胃消化不好的人。 ‘诸位菩萨和罗汉每次都吃得恰到好处,不多也不少。 他们从来不挑剔或批评食物的好坏,也不会因为饮食美味而生贪爱。 ’——《无量清净平等觉经》的第二卷(七)食物消化,不留遗滓‘吃完以后,不会遗留食物残渣。 ’——《大阿弥陀经》——因此不必洗碗筷。 ‘饮食完毕以后,食物自然消化而不会在体内留下遗滓。 ’——《大阿弥陀经》——身无粪尿,不必厕所,也没有臭味。 ‘吃完以后,七宝钵器自然消失,到下次用餐时,才又出现。 ’——《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的第二卷‘吃完以后,各种饭具、钵器、茶几、宝座都自然化去。 等要吃时,又会再变现。 ’——《无量清净平等觉经》的第二卷(八)以意为食,闻香心净‘虽然有这么好的食物,其实并没有真的吃,只是看到食物的色、闻到食物的香,以意念来饮食。 ’——《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看到食物的美色,闻到食物的香气,自然饱足舒适,不贪著美味,身心轻爽便利。 ’——《大阿弥陀经》(九)饭食已讫,身心舒泰‘吃了以后,容光焕发,力气增长,没有大小便,身心舒泰柔软,不贪著美味。 ’——《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诸位菩萨和罗汉的心念都非常清净,而不会慕恋饮食。 饮食只用来促进身心的功力,食毕自然完全消化。 ’——《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的第二卷明楚石遥指家乡落日边,一条归路直如弦。 空中韵奏般般乐,水上花开朵朵莲。 杂树枝茎成百宝,群居服食胜诸天。 吾师有愿当垂接,不枉翘勤五十年。 明楚石我佛真身不可量,大人陪从有辉光。 食时并是天肴膳,行处无非圣道场。 庭下碧流微吐韵,殿前瑶草细吹香。 十方一等庄严刹,终说西方出异方。 明楚石一朵莲含一圣胎,一生功就一花开。 称身璎珞随心现,盈器酥酡逐念来。 金殿有光吞日月,玉楼无地著尘埃。 法王为我谈真谛,直得虚空笑满腮。 明楚石金银宫阙彩云端,念佛人居眼界宽。 宝树交加非一色,灵禽倡和有千般。 酥酡自注琉璃碗,甘露长凝翡翠盘。 不似雪山多*味,众生无福变成酸。 明楚石人生百岁七旬稀,往事回观尽觉非。 每哭同流何处去,闲抛净土不思归。 香云玛瑙阶前结,灵鸟珊瑚树里飞。 从证法身无病恼,况餐禅悦永忘饥。 衣(一)庄严妙衣,随念而至‘极乐世界的众生,想要穿著,则美妙庄严的衣服随念而至。 ’——《无量寿经》的上卷。 ——不必上街购买。 (二)自然在身,不假裁制‘衣服自然穿在身上,而不必裁缝。 ’——《无量寿经》的上卷。 ——不需钮扣。 ——省去做衣和量制服装的麻烦。 (三)不退原色,不沾尘垢‘不必染色,不必洗濯。 ’——《无量寿经》的上卷。 ——没有漂白粉和萤光剂的污染!又不必耽心衣服会退色。 ——不必耽心洗衣机会故障,洗衣粉会伤害玉手和导致贫血。 (四)种类特多,饰物庄严‘极乐世界有无量(种类特多)高尚美妙衣服、宝冠、环钏、耳珰、璎珞、华鬘、带锁及各种庄严的珍宝(饰物),百千种颜色美妙的衣服和饰物,自然穿戴在身上。 ’——《大阿弥陀经》。 ——多采多姿。 ——不必费力穿戴和扣钮扣。 (五)相貌尊贵,好配衣裳‘所有往生极乐世界的众生,都具有像佛陀那样庄严、美妙而且圆满的色身。 出生到极乐佛国以后,就失去本来在三恶道的形体,而成就像佛陀那样尊贵和庄严的相貌。 ’——《大阿弥陀经》。 ——身材好,容易配衣服。 ——不同于这娑婆世界以衣裳来掩盖和遮蔽身形的缺陷和丑陋。 明 楚石妙明觉体即如来,暂借莲花养圣胎。 瑞相且分三十二,流光何止百千垓。 庄严宝具相随到,细软天衣不假裁。 上品上生生死绝,尘尘刹刹紫金台。 清 省庵境胜由来道易修,多生习气一朝休。 盘中甘露珠圆转,树上摩尼水倒流。 碧玉莲台承足稳,真金华瓣衬身柔。 三车已息驰求念,露地安然坐白牛。 清 省庵琉璃地上绝尘埃,宴坐经行亦快哉。 锦绣织成行树叶,丹青画出众楼台。 漫空华雨诸天下,遍界香云大士来。 何处忽生新佛子,芙蓉又见一枝开。 住—二百一十亿个清净佛土的精华——《无量寿经》上卷(一)土地1、琉璃为地,七宝为界(无量妙宝,相间为地)‘极乐世界,以黄金为地。 ’ ——《阿弥陀经》。 ‘极乐世界通常是琉璃地上,间以黄金,然而,也可说是众宝所成,不一定限于某一种宝。 ’——《弥陀疏钞》第三卷。 ‘由于极乐世界宽阔广大,不只一个角落。 经典常只提到了黄金或琉璃这一两种宝,其实它应是众宝所成,而且还无穷无尽呢!’——《弥陀疏钞》第三卷。 ‘那佛土以自然化生而且体性温柔的七宝,相间为地。 但有些区域却纯以一种宝为地……。 ’ ——《大阿弥陀经》。 ‘其他真金,七宝莲花,自然涌出。 ’——《阿弥陀如来鼓音声王陀罗尼经》。 ‘看见琉璃地,内外辉映透澈,下有金刚七宝金幢,擎琉璃地。 其幢有八棱,乃百宝所成。 每一珠宝放出千道光明,每一光明具有八万四千种色彩,映在琉璃地上,宛如千亿日。 琉璃地上,以黄金绳,杂厕间错,界以七宝,分外整齐明了。 ’——《观无量寿佛经》。 ‘琉璃为地,城墙、门窗、堂阁、柱梁、斗拱、周匝罗网,都是七宝所成,如同极乐世界。 ’——《*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国土清净庄严,没有世间的五浊(见浊、劫浊、命浊、众生浊、烦恼浊),没有贪爱的欲望,没有心意的垢染,以白银、琉璃为地,宫殿楼阁都是七宝,犹如西方无量寿国。 ’——《灌顶经》。 2、宽阔平坦,无有幽险‘极乐国土,清净严饰,宽广平正,没有丘陵、坑坎、荆棘、沙砾、土石等山。 ’——《大乘无量寿庄严经》。 ‘极乐国土没有各种黑山、铁围山、大铁围山、妙高山等一切诸山。 ’——《大宝积经》的《无量寿如来会》。 ‘极乐国土没有大海、小海、溪渠、井谷(等幽暗之所)。 但由于佛陀的神力加持,如果众生想看高山、大海和山谷等也随时可以见到。 ’——《无量寿经》。 ‘地平如掌,生柔软草,如安乐国。 ……平如澄水,柔软乐触,犹如缯纩,如安乐国,无诸五浊。 ’——《央掘摩罗经》。 3、自然七宝,柔软光耀‘极乐国土,以自然的七宝——金、银、琉璃、珊瑚、琥珀、砗磲、玛瑙合成为地,恢廓旷荡,不可限极。 这些宝都相参杂、转相间入。 光明煜烁、微妙奇丽、清净庄严,超越十方一切世界,它是众宝的精英,宛如他化自在天的宝物。 ’‘极乐国土自然化生的七宝,体性温柔,相间为地,或纯是只以一宝为地,光色晃耀,超越十方。 ’——《大本阿弥陀经》。 4、无量杂宝,众香所成‘我作佛时,自地以上至于虚空,所有万物,皆以无量杂宝,百千种香,而共合成。 ’——《大阿弥陀经》法藏比丘的誓愿。 ——不同于这里的土地,常被农*、杀虫剂、洗衣粉、化学肥料、工厂废水、塑胶袋、垃圾等所污染。 5、国土清净,照见十方‘ 如果我能成佛,国土清净,而且都可以照见十方所有无量、无数、不可思议的诸佛世界,宛如明镜,照见自己的相貌,那么清晰。 否则,我不成佛。 ’——《无量寿经》。 6、十万亿土,弹指即至‘从此往西方,经过了十万亿怫土,有一个世界,名叫极乐世界。 ’——《阿弥陀经》。 ‘舍此生已,即得往生极乐世界。 在所出生的地方,常知宿命,直至成佛。 ’——《观世音菩萨如意摩尼陀罗尼经》和《观世音如来秘密藏神咒经》。 清 普能净邦国土妙无穷,七宝妆成极乐宫。 处处迦陵前鼓舞,双双孔雀后林中。 莲开上品难为比,花吐幽香更不同。 一等庄严诸佛刹,无如净土巧玲珑。 明 楚石琉璃地列紫金幢,翡翠楼开白玉窗。 文字可夸才不称,肉身未到意先降。 能言孔雀知多少,善语频伽定几双。 清梦正贪归路直,夜阑无奈鼓逢逢。 清 省庵人传天竺是西方,天竺支那在足傍。 莫向泥涂分净秽,休从火宅辨炎凉。 三千世界非吾土,万亿乾坤是故乡。 去去莫愁途路远,不劳弹指见空王。 明 楚石称性庄严非外得,天然果报自无穷。 一尘遍入诸尘里,万法全收一法中。 华映玉池人倒影,身游佛国地俱空。 色心依正原无碍,但得情忘境自融。 (二)栏杆1、好美栏杆,七宝所成‘极乐国土,有七重栏(横的栏杆)楯(直的栏杆)。 ’——《阿弥陀经》。 2、精致典雅,质地柔软极乐世界有许多庄严美丽的栏杆,横的栏杆叫做‘栏’,竖的栏杆叫做‘楯’。 这些栏杆都是质地柔软、精致的金银、琉璃、玻璃及各种珍宝做成的,甚至有些(楼观)栏杆上面还饰以璎珞,这些璎珞都会发出美妙悦耳的音乐。 (参见《大本阿弥陀经》)反过来观看我们这个世界,住家附近大多围著水泥砖瓦砌成的高墙,既不通风,又不美观,夏天时十分闷热。 有的人以木头、竹子和铁做栏杆,也是会生锈和蛀虫。 何况这些栏杆都需要花费许多人力和财力来建造,哪里可以跟极乐世界各种珍宝所自然形成的栏杆同日而语!明 楚石天人莫不证神通,一一黄金色相同。 散众妙华为佛事,尽尘沙界起香风。 身光触体成柔软,乐具流音说苦空。 却倚雕栏望宝树,无边佛国在其中。 (三)罗网1、金缕珍珠,兼挂宝玲‘无量的宝网,都是用纯金缕著珍珠,以及百千种各式各样的宝物,来装饰庄严的气氛。 周围又垂挂宝铃,颜色华美、光泽灿烂,覆盖在树林上。 ’——《瑞相经》。 ‘在极乐世界,到处可以看见金、银、真珠等美妙的宝物所做成的罗网,上面悬挂著宝铃 ’——《大宝积经》的《无量寿如来会》。 2、自然罗网,质轻柔软‘极乐世界的罗网,质地宛如兜罗绵那么柔软.而不像我们这世间的宝物,必须经过精雕细琢和矫揉造作以后,才能用来装饰。 ’——《大阿弥陀经》。 3、真珠网间,现诸宫殿‘极乐世界的树上,有许多美妙的真珠网弥覆在它上面。 每一棵树都有七重罗网。 每一个罗网间,有五百亿座奇妙而且华丽的宫殿,宛如大梵天的天宫,有诸天童子,自然化生在其中。 ’——《观无量寿佛经》。 清 省庵一入西方境自融,双眸顿觉翳销熔。 无边刹土光中现,遍界真身像外逢。 华衬玉栏红隐隐,树含金殿碧重重。 色空泯合浑无寄,镜像分明绝点踪。 世间物我皆成幻莫贪虚名失此身念念有如临终日心心准备往生时(四)树木1、七宝奇树,遍布净土‘极乐世界到处有很多珍奇的宝树,有的树木纯是黄金、白银、琉璃、玻璃、赤珠、玛瑙、翠玉,或由一种宝形成,而不参杂其他宝。 有的树木是由两种宝,甚至由七宝所形成。 ’——《大宝积经》的《无量寿如来会》。 2、叶茎花果,无非妙宝‘有的金树,以黄金为根茎,白银为叶子、花朵和果实。 银树,以白银为根茎,黄金为叶子、花朵和果实。 玛瑙树,以玛瑙为根茎,美玉为叶子、花朵和果实。 美玉树,以玉为根茎,七宝为叶子、花朵和果实。 ’——《大宝积经》的《无量寿如来会》。 ‘有的金树,以黄金为根,白银为茎,琉璃为枝,玻璃为条,赤珠为叶,玛瑙为花,美玉为果。 银树,以白银为根,黄金为茎,枝条和花果跟金树相同。 琉璃树以琉璃为根,黄金为茎,白银为枝,玻璃为条,赤珠为叶,玛瑙为花,美玉为果。 玻璃、真珠、玛瑙等树,也都以各种珍宝来辗转修饰,宛如琉璃树一般。 还有玉树,以玉为根,黄金为茎,白银为枝,琉璃为条,玻璃为叶,赤珠为花,玛瑙为果。 又有无量摩尼珠等庄严的宝树,周遍极乐国土。 ’——《大宝积经》的《无量寿如来会》。 3、对称光奕,上覆宝网‘这些宝树,行行相植(间),茎茎相望,枝枝相准,叶叶相向,花花相顺,实实相当。 光辉赫奕,世无能比。 树上覆有七宝罗网,质地像兜罗绵那么柔软。 ’——《大宝积经》的《无量寿如来会》。 4、清风拂树,自出妙音‘极乐世界,时常吹拂清风,只要微风吹过,就自然发出相互和谐的各种音律!’——《无量寿经》。 ‘净土树林等内外景物,常有和风吹拂时,发出微妙声音,说一切法皆无自性等真理……。 ’——《大般若经》。 5、树中影现,十方佛事‘极乐世界的宝树,会显现十方佛土清净殊胜和庄严的事迹,宛如明镜现象一样(逼真)!’——《大本阿弥陀经》。 ——树上有净化的电影。 ‘无量寿佛,有高达十六亿由旬(一由旬等于四十里或六十里)的菩提树。 这棵菩提树枝叶垂布八亿由旬,树根隆起,高五千由旬,周围也是如此。 这棵菩提树的枝条和花果,时常有无量百千种种妙色和各种殊胜的珍宝来庄严。 例如:月光摩尼宝、释迦毗楞伽宝、心王摩尼宝、海乘流注摩尼宝,光辉遍照,超过天人。 树上有许多金锞,而且垂挂七宝璎珞,到处都以妙宝严饰,例如:以卢遮迦宝、未瑳宝及赤白青色真珠等宝以为璎珞。 有师子云聚宝等,做为其锞,装饰宝柱。 ’——《大宝积经》的《无量寿如来会》。 6、金珠宝铃,众宝庄严‘又以纯金、真珠、杂宝铃铎来做它的网路,庄严的宝锞,覆在它的上面,又以玻璃、万字和半月宝等相互辉映和装饰。 ’——《大宝积经》的《无量寿如来会》。 7、风吹法乐,闻者悟真‘微风吹动,发生种种悦耳的声音,能使众生证得万法不生不灭的真理。 ’——《大宝积经》的《无量寿如来会》。 8、闻此妙音,永不退转‘那些众生听了这种声音以后,在追求无上智慧的过程中,就不会发生退转的现象。 ’——《大宝积经》的《无量寿如来会》。 9、一遇此树,六根无病‘如果有众生,看见了菩提树(没有眼病),闻到声音(没有耳病),嗅到香气(没有鼻病),尝到果实(没有舌病),触到树的光景(身无病痛),或观想菩提树的功德(心得清净),……五根没有疾病,心不散乱,对于无上正等正觉的佛智,永不退转。 ’——《大宝积经》的《无量寿如来会》。 10、一见此树,得诸安忍‘由于见到那一棵菩提树,所以获得下面这三种忍:一、随声忍,二、随顺忍,三、无生法忍。 ’——《大宝积经》的《无量寿如来会》。 11、散发异香,闻已进道‘极乐世界中的树木花卉,都是以无量奇异的宝物和百千种香,和合而成。 它的香气普熏十方世界,众生闻了这些香气以后,都会修学佛行。 ’——《大阿弥陀经》法藏比丘愿。 12、宝树高大,花叶奇彩‘极乐世界的七宝行树,每棵树都高达八千由旬,每一朵花和每一片叶子,都是奇异珍宝的颜色。 琉璃色中出现金光,玻璃色中出现红光……。 ’——《观无量寿佛经》。 13、彩叶妙花,自垂美果‘每一棵树的叶子,长度和宽度都是二十五由旬,叶子有千种颜色。 树上有许多美妙的花朵,是阎浮檀金色,这些花朵像旋光轮那样富有变化,多采多姿。 树上自然涌出各种丰硕美味的果实,宛如天帝的宝瓶那样。 ’——《观无量寿佛经》。 14、宝盖悬空,现诸佛事‘有许多大光明,化成幢幡和无量多的宝盖,这些宝盖中,会映现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佛陀菩萨的事迹和其他佛事。 ’——《观无量寿佛经》。 明 楚石珠王宫殿玉园林,坐卧经行地是金。 舍利时时宣妙响,频伽历历奏仙音。 返闻顿悟无生理,常住周圆不动心。 触目皆为清净土,来从旷劫到如今。 一国巍巍一宝王,无朝无暮起祥光。 尼拘律树真金果,优钵罗华软玉房。 见体自明非日月,知春长在不冰霜。 又游佛刹归来也,赢得天葩满袖香。 清 普能到得故乡心自彰,微风吹动妙莲香。 群生尽是金刚体,众德无非智慧光。 行树枝枝分赤白,奇花朵朵现青黄。 诸君能赴莲池会,不使主人终日忙。 ‘佛地,又称为佛国、佛土、净刹、净首、净国或净土。 ’——《大乘义章》第十九卷(五)花卉1、昼夜六时,雨适意花‘不论白天或夜晚,天上时常飘下很香、很好看的曼陀罗花(适意花)。 ’——《阿弥陀经》。 ‘世人行善或修定,诸天欢喜,有时还会雨华(花)赞叹,更何况是极乐世界,乃是佛、菩萨、圣贤和诸上善人集会的处所,理应如此!’——《阿弥陀经疏钞》第三卷。 2、落英缤纷,整洁美好‘和风将树上的花朵吹落地上,整个极乐世界的地面到处布满厚厚的一层花絮,十分整洁美观(一点也不杂乱)、柔软光洁。 ’——《大乘无量寿庄严经》。 3、风伴妙乐,香花四寸‘四方自然起风,发出五百种声音,吹到树上的花朵,花朵散发奇异的香气,而且随风散落在菩萨和声闻大众的身上。 花朵飘落地面,积了四寸,十分美丽,而且芳香无比。 只要花朵有点凋谢,便自然被风吹走。 ’——《大阿弥陀经》。 4、柔软多彩,形状极美‘譬如有人将花铺在地面,然后再用手把它弄平,随著五彩缤纷的花朵,间隔和交错地分布排列成极美的形状。 极乐世界的花卉也是如此。 极乐世界的花朵很微妙。 。 。 。 。 。 。 。 。 (六)建筑1

日常法师:皈依已如何保护

1994年七月精进共修 观功念恩的殊胜 这次佛七共修,容或仍有少数同学未能获得所期望的效果,但只要有信心,依著正确的方法继续努力,自有水到渠成之日。 经论上告诉我们:“资粮未聚、罪障未除之前,任作何事能得善果者,无有是处。 ”既然一切都是业感的,觉受生起的早晚无关紧要,重要的是信心的有无。 “早”“晚”其实是比较出来的,他人之所以早,是他宿世的善根及今生的努力,反之所以晚,是他因缘的欠缺,因此,不要因为“早”而骄傲,也不要因为“晚”而失望。 一切佛菩萨无一例外,皆从凡夫时把握正确方法,一步一步走上成佛之路,丝毫不能勉强而行或越级而走。 大家对这个道理认识后,应该做些什么呢?简单扼要的说:净罪集资。 皈依是进入佛法的第一步,想要持续下去,还须继续如法积聚资粮才能渐次产生正面的功效。 以前,诸位也努力净罪集资,但总是积集得不够,或者被其他恶业抵销,如今,依法了解体会个中含义,再经过这次佛七的用功,慢慢地会有所改变,也就是说:集聚的资粮会超过我们所损耗的,而得以在菩提道上顺利前进。 今天向各位说明这个特点,就是希望大家回去以后继续努力净罪集资,使这次佛七的成果不断增上。 诸位经过这次的努力用功,再回过头看看以前读过的经论,对所学的教授会产生不同的认识。 以前偏重于文字上的理路,一旦经过自己认真修持,得到体验后,不再仅是一个浮泛的理路,而是刻印在心中且可以拿来使用的方法。 就如别人告诉我们某一个概念,似乎听懂却是模糊的,时间久了,这个概念就被淡忘甚至消失,但如果我们将此概念透过实际的行持,久而久之,会深埋在潜意识里,遇见任何事情,那个概念自然会浮现反映出来,所以目前我们要依佛的教诲去行持,使产生如此的功效。 现在,我们就回过头来温习广论,先翻开第二十三页,这之前是在说明如何听闻、如何说法。 修学佛法最主要的内容是三学--戒、定、慧,得到智慧需要*闻、思、修;而从听闻开始依次思惟、修持、悟证,一步一步增长,因此听闻轨理的教授对我们特别重要。 依轨理听闻讲说后要做什么事呢?就是二十三页告诉我们的“完结轨理”部分,在此提出三点: 一、“于完结时共作轨理者。 由讲闻法所获众善,应以猛利欲心回向现时究竟诸希愿处。 ” 此句话是承续上文,告诉我们讲闻后应做的事。 实际上,我们做完任何事,如果有功德,都应回向,即使没有功德,也不妨回向。 经过这次努力共修后,大家重新研读这一段话,是否有不同的感受?这几天,在实际用功当中,应该有不少同学体会到什么叫“猛利欲心”。 “欲”就是自己的好乐心,这次共修我们好乐的是皈依,不仅是大声念、用力拜而已,而是发自内心深处,非常强盛至诚皈投的心。 于是,发乎内,形于外;拜也好,念也好,因为猛利欲心的推动,一心皈投依*三宝,此时,才真正体会到:啊!皈依原来是这样!大家都知道造业“意乐”最重要,这种强盛皈投依*的心就是最好的意乐,这是有很大功德的,但是做完了要回向,使这个功德不会失去,而且更深远更增长。 已造之业不失,业增长广大,这是业的特征,无一例外。 相反的,如果不回向呢?举个例子说明吧!譬如我们在用功时,第一支香感觉很相应,第二支香这种感觉不见了,或者,第一天很好,第二天消失了,皈依的心有时也会如此,昨天很强劲,今天就是提不起来,这都没有关系,因为感觉虽然过去了,但是回想起来,却余味无穷,乃至永生难忘!也就是说,亲自去体会的感受会在心里产生非常深刻的影响,这个影响就是善净之业,为此我们要回向,如果我们不如法回向,这个影响会很快消失。 那么如何回向呢?回向两处:现时、究竟。 为利益一切有情要圆成无上菩提是我们究竟的目标;为了达成此目标,眼前要如何希愿呢?可分为“个别的”和“共同的”,个别的可依个人的状况回向,共同的就是我们团体的同心同愿,我们想把佛法如理地学,如理地弘,想把殊胜的教法在汉地流传,就得*教证具足够量的师长,乃至于法王能到这里摄受我们,有了这个“欲心”就要把所做一切事回向所希愿处。 二、“若以是轨讲闻正法者,虽仅一座亦定能生如经所说所有胜利。 若讲闻法至扼要故,依是因缘,则昔所集于法法师不恭敬等一切业障,悉能清净,诸新集积亦截其流。 ” 这句话给予我们精神上莫大的鼓励。 我们以七天的时间精进用功,如果能如理如法,所产生的力量,虽仅是一炷香的时间,亦定能生如经上所说所有胜利。 这几天,诸位全神贯注一心皈依,是否体会其中殊胜的利益?进一步,渐次深入其内涵,把握其精要,会产生怎样的效果呢?由这个因缘,以前所集的种种业障一一净除,而且,近来新集积的业障也可以截其流。 以前的罪障净除与否,我们未具佛眼,无法看见也无法知道,但我们信得过佛所说的话。 那么,诸新集积能截其流呢?业流主要的就在我们意识之流当中,可惜,我们的意识之流通常都是和烦恼相应,陷于杂染当中,因此要一心专注于佛法是很困难的。 所以这次大家至心皈投依*,当皈依的觉受生起的时候,自己是很容易截其流的,虽然根本而微细的杂染谈不上截止,但是粗猛的杂染肯定暂告截止。 不过,放松以后,这些烦恼杂染又会慢慢的现起,届时该怎么办呢?经过一番用功后,再回过头研读经论上的教授,仔细体会其内涵,努力照著佛法去做,使正确的概念清晰的种在识田里,遇境时自然可以引为依循,渐次净化烦恼,不再集积罪障。 三、“现见此即极大教授,谓见极多由于此事未获定解,心未转故,任说几许深广正法,如天成魔,即彼正法而反成其烦恼助伴。 ” 这一段话指的是应该如何听法、如何说法。 以诸位目前的状况是以听闻为主,那么,听闻之前要如何准备呢?应该先思惟闻法的胜利,由于认真思惟,因而对听闻产生很强盛的好乐心,因为好乐心的驱使,所以能恭敬的承事法和法师,听闻时能断器三过,具六种想,了解自己病了,需要找医生,依医服*,得到了*很认真的殷重修。 以上所说都是“极大教授”,我们要在听闻之前对这些道理产生正确的认识,做为修行的前行。 这些道理是用来对治烦恼的,但是,假设不能如理思惟获得确定不移的正确了解,不但不能对治烦恼反而增长烦恼。 各位这几天,是否也有类似的体验呢?最近,天气很热,流得浑身是汗,拜得腰酸背痛,很多同学起初都觉得苦不堪言,慢慢地这种感觉或者减轻,或者消失,因为自己坚定的信心,全神贯注一心一意皈投依*,不可思议的,热不见了,汗不见了,痛也不见了,这种现象不是讲道理可以得到的,而是如法用功所得的。 如无实际经验,虽欲强词夺理,但是,说了半天道理,骗得了别人,却骗不了自己,更骗不了因果,所以大家不用多开口,好好的用心去体会这个重要的概念,各位若能把这道理放在心中思惟串习,随时都有机会受用。 我平日常强调一件事--观功念恩,千万不要观过念怨。 通常我们对境时老觉得眼前所见明明一无是处、错误百出、毫无价值,怎么观功呢?比如这几天在此明明酷暑难耐、汗流浃背、腰酸背痛,怎么忍受呢?但是,当我们全神投入,心里想的只有皈依,这些感觉不是都消失了吗?亲身体会的人了解这是千真万确的事,未亲自品尝的人永远体会不出个中奥妙,这确是勉强不来呀!佛法原来就是如此!“信为道源功德母”,信心十足认真行持,觉受自然出现,否则,心里嘀咕著:怎么这样呢?怎么能接受呢?甚至于往坏的方面去轻毁,说不定有一天,会变成像提婆达多那一类的人。 如果开始的时候未照著信心去实践,就完全无法体会真正的境界,这种心理如果留存下来且继续累积,别人遇见境界会增上,我们却每况愈下。 经论上明白告诉我们,修行完全在个人的意乐,完全是业所感的。 因为往昔造了业,所以今日感得这样的果,已到成熟阶段的业是没有办法转变的。 但是往后的状况呢?却决定于我们现在所造的业,而造业是依据自己的意乐,如果意乐随著以前的贪嗔痴,天气热,环境不如意,心里就生起烦恼,然后,去找一把扇子扇凉,去吐苦水怨天尤人,这都是饮酖止渴的办法,不但不是解决之道,甚至于会越演越烈,万劫不复。 认识佛法后,了解今天所受的苦都是以前自己造业所感的,所以我要忍受,所谓“观业忍受求加持”,现在我不再因循旧习而且努力依法扭转。 开始的时候,因为强烈的等流习气还在,会感到力不从心,那时一定要*信心支持,所谓“信心信信”,就是这个道理!想想看,为什么有人会成功,有人会失败,有人造善业,有人造恶业呢?这完全视个人心中对教授是否具足信心。 行持时,是否依方法认真遵循,如果能如理如法,一切都会改变的!我真希望这次共修大家都能亲身体验到这种境界!我们今天所遇到的一切都是业力所感的,佛经上指出譬如一杯水,人看见的是一杯水,天人看见的是琉璃、水晶、七宝等,鱼看到的是他的住处,饿鬼看见的是一片火海,地狱众生看见的是油锅,眼前哪有色法存在?一切都是性空缘起,认识了这个特质,要把握住正知见,努力扭转!经论上说佛无所不在,佛真正的身是法身,也就是空性,世间所有的东西,都以“空性”呈现,所以空性无所不在。 同样的,我们受皈依,佛无所不在,法也无所不在,如果我们如法实践,不但能得到皈依的觉受、皈依的功德、佛的加持,而且能依此增上,最后证得佛真正的法身。 这次我们依循正知见努力后,就要继续净罪集资,随时要在脑海中以正知见引导我们。 为什么我要不停的讲“观功念恩”呢?原因是,大家想想看,通常的情况,每个人都依著自己的习性和观念去看待事物、去衡准他人,因而产生了恩恩怨怨,慢慢地累积,粗猛的烦恼都由此生起,烦恼生起了,我们不就继续造业流转生死吗?相反的,如果我们感觉这件事具有存在的价值,能满足我们的希望,是不是就能忍受,而且心平气和的对待人、事、物?以世间的例子来说明,譬如经商,有个人想和你谈生意,因为有钱可赚,你不但不嫌他占用时间,反而会很高兴的忍受他的烦杂。 诸位!做一个有情生命无法避免的事实是,一定要与其他有情共存共荣在这个世界上,不仅是同类的人和人,即使是不同类的狗、鸡、鹅也无一例外,彼此之间不时地相遇,却又必须互相依存,到那时候,心里会生起个人的想法,也就是凡夫的特征--执著「我”,怎么办?*佛法来净化,来解决。 这就是佛法之所以珍贵的道理,不是谈高深玄妙的理论,而是针对最现实的问题一针见血地解决。 佛陀就最切身最实际的问题,告诉我们解决的办法,我们依著方法渐次增上,不但自己能从痛苦中脱离,而且能帮助他人。 观功念恩对我们的价值是很重要的。 遇到任何境,如前面谈到的流汗、酸痛等等,若用另一个角度去看,根本不存在,不但不存在,而且,如果善于转化,还能增长功德,获得如此的功德,所付出的代价并不大呀!较之于平日为了世间虚名浮利所付出的代价真是少之又少,而所得的是跳出轮回、圆满无上菩提的因,何乐而不为呢?各位回到家后,绝对不可能像在佛寺里,以全副精神念皈依,因为要工作赚钱,要料理家务,当俗务缠身时,皈依是很难做得很圆满的,怎么办呢?这就是何以要从观功念恩去引发的道理。 各位体会后,于日常生活当中,不断思惟观察,进而善巧利用。 刚开始要做到是不可能的,以我自己为例,出家三十年,是学佛的专业人员,努力这么久都做不到,何况你们是业余的?除非各位像祖师大德一样,是多生多劫修行转化而来的菩萨!尽管目前做不到,但是它却这么重要,所以要勉力而行呀! 那么,如何下手呢?建议每位回家后,务必认真去做戒行持犯。 多久做一次呢?斟酌自己的状况而定,最好是每天做,至少一星期要做一次。 内容呢?初期越简单越好,不要列个密密麻麻的功课表,结果力不从心,一样都没完成,使信心渐失。 记得早晨起床后就是“皈依”,至诚恳切地念三遍,假如家里有佛堂,跪在佛前,否则,坐著连念三声。 而后,心中思惟发愿:暇满人身难得,我得到了,难道就这样为世间的虚名假利而空忙而沉沦痛苦吗?今天有幸遇见佛法,认识世间的安乐都是无常,都是虚幻,我千万别再为它欺诳,我要一心效学佛法。 学习广论的同学还要加上一个愿:努力学习殊胜圆满的宗大师教法,并且随分随力弘扬,祈求佛菩萨加持我们!早晨如此皈依后,那么一整天都有一个行事的准则,不再茫茫然无所适从,甚至于造了恶业都不知道! 真心发愿,立下“戒行持犯”,如法去做,肯定可以造善业。 譬如说,自己多年的坏习惯,今天能够挡住使它不发作,就是一个善。 譬如说看见一个半开半关的门,就想:“苍蝇蚊子会飞进来干扰大家,结果人们又会伤害它们。 ”于是赶紧把门关好,这也是一个善。 太多太多俯拾可做的事。 原本我们看了后无动于衷的人事物,会因为我们肯用心,认真关心,而成为我们行善的对象,所以并不一定是放生或到凤山寺参加打扫法会才算行善。 凤山寺的打扫法会一个月才一次,粥少僧多,也许一年你才轮到一次,如果你立愿行一百个善,岂不是要一百年?大家要发愿行善,然后就自己的状况好好的安立自己,策励自己,在一天当中,我应该做哪些事,提醒自己是个佛弟子,检讨自己:修学佛法后我的行为是不是和以前有所不同?我应该怎样努力?大家要随分随力,开始不要订下太多,三个月后,如果很认真,会发现一切都不一样了,到时候冲劲会越来越强。 早晨和晚上是相互呼应的,晚上是总结,检查早上发的愿是否得到结果。 根据经论所说,造了业,反省后发现是不对的,好好忏悔,不会感果;对的好好增上,不但感果,而且比原来的果还要殊胜。 如果再懂得回向无上菩提的话,现前究竟皆圆满,如果未善巧的回向,虽然眼前很好,往后却沦于三世怨。 诸位依法订下“戒行持犯”的轨则后,努力执行,从实践的过程中慢慢体会其功德,等到产生效果,再把“观功念恩”“观过念怨”摆进去,两相比较后发现,对自己最有价值的是观功念恩。 看别人的功,别人不一定有好处,但自己一定有好处;看别人的过,别人不一定受害,自己一定受害。 佛法本来就是“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世间没有一样东西不是心画的,也就是自己的业所造的,业的特征就是自己的意乐。 这绝不只是一个理论,各位要透过不停地努力行持,从实践中体会这个教授的内涵,使理论变成潜意识中牢不可破的概念,届时你就不会觉得没有功可观了,因为一切唯心造呀!举个例子,学开汽车,教练告诉我们开车的方法,我们记得很清楚,一旦坐在驾驶座上,看到马路那么多条,车子那么多辆,手忙脚乱无法下手,等到不断练习后,时间久了,完全不用刻意去想,自然而然,左转右转,煞车起步运用自如。 广论上告诉我们皈依后应学、应止--“教授中出分二:别学、共学。 初中分二:遮止应学、修行应学。 ”这是依教授中所指示的皈依后实践的正确方法。 所谓的“别学”是指皈依三宝个别要做的。 先就应该遮止,不能学的是什么来讨论: 一、“皈依佛,不应皈依诸余天神。 ”我们心目中最理想、最究竟圆满的是佛,所以不再皈依其他天神等。 二、“皈依正法者,应离损害心。 ”也就是对于诸有情,舍离损害。 既然皈依三宝,对三宝自然能够恭敬,但是对其他众生呢?“既然不是皈依的对象,何须恭敬!”如果你这样想,就大错特错了!真正皈依,必须对一切众生恭敬且远离损恼,为什么呢?佛告诉我们的无非是“法尔”的道理,世间的真相就是如此,佛之所以为佛,是依著正确方法努力造善业,由修灭道二谛,断证而圆满佛果的,而凡夫在世间真正造的罪是什么呢?上不敬三宝,下不慈众生,所以才会轮回不止呀!所以,如果真正皈依佛法,对三宝要恭敬,对众生要慈爱救护,怎可再损恼伤害?意乐、加行都不可以,实际上加行是由意乐而来,所以要从根本的意乐上做起。 三、“皈依于僧伽,不共外道住。 ”我们好像都没有和外道共住,其实不是,外道是指不信三宝为可归宿,甚至于毁谤三宝的人,有些恶知识虽然不是外道,但专门说些似是而非的道理,混淆视听,使我们非理作意。 例如:观功念恩是正确的,恶知识却自认为一番好心告诉我们一些道理,乍听之下,好动听好客观,结果帮助我们增长观过念怨的念头,而使我们造恶业,多可怕呀!因此,恶知识是亲近不得的。 下面继续谈谈皈依后应修应学的三种: 一、敬佛,对于佛像,不管是雕塑或绘画,不管是好是丑,都应看做是可敬田,当成真正的佛。 二、敬法,“虽于正法四句以上,应离不敬”,千万不能做为货物,去买卖或抵押,不能搁在露地或不净处,或和鞋袜并放,或跨越,这些都是不敬法宝,更会感得智慧日益低下之果,万万要断除呀! 三、敬僧,“若于僧伽,或出家众,持沙门相及于其相不骂不毁,又一切种不应分党,视如怨敌”“憍是放逸本”,诸位!千万要小心啊!我们不是要净罪集资吗?一切功德就从恭敬三宝增长啊! 大家参加共修前,一定有皈依的信心,但是,经过这几天的用功后,发现原来的信心是很虚浮的,对境的时候根本派不上用场,所以信心非经过实际验证不可,并将此体会变成潜意识之中的一部分,如此信心才永远不会消失。 举经论上的一个公案向各位说明:有一个人拜访舍利弗尊者,请求出家,舍利弗尊者观察了很久,认为他没有善根而拒绝他,他只得拜托别人,一个一个的请求,结果佛陀的五百大弟子没有一个接受他,一致认为他没有善根。 他伤心地在门口哭起来,正好佛陀从外面回来,看见一个老人哭得那么伤心,就问其原因,他抽搐的说:“我想出家,但佛陀的弟子都不准我出家。 ”佛陀说:“你要出家?好!好!你进来吧!”他高兴的随著佛陀进去,世尊就对他说:“善来比丘”,他就须发自落,袈裟著身。 经世尊一说,老人证果了。 大家惊讶极了,就请教佛陀因缘。 佛告诉大家:无量劫前,老人是樵夫,有一天,在山中砍柴时,遇到一只老虎,急得爬到树上躲避,就在那一刻,有一尊佛出世,那尊佛从天空走过,他正巧看见,非常欢喜的一称:南无佛。 因此善根,今天证了果。 《法华经》上有这么一句话:“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 ”我们现在何只念一称呢?不知念多少称了,但像今天以打七的心意,一称南无佛,才有力量!为什么呢?是不是业?业是不是我们的意乐?平日我们念佛的时候,是什么样的意乐?嘴巴上轻浮的念著,不能说没有力量,但是真正的效果是很小的。 经上为什么称它为散乱心呢?是以较高的标准来看。 修学佛法有三个状态--戒、定、慧,进入定慧中,才成不动业,现在我们还没有得定,都是“散乱位”,散乱位当中的念法就是心中至诚恳切的意乐了。 不过,这个念法不会持续到无量劫以后,如果好好努力,不断增上,我们想要的果会很快现起。 如果真正照广论的教法,如理去做,不必经过阿罗汉那一环,绕大圈子,对我们这是很实际的问题。 诸位有了这个体认后,信心增长了,对广论所说的理论会更加清楚,理论清楚后就是实践的时候,那时的走法就和以前大异其趣。 我们目前的走法就是“戒行持犯”,为什么要从此下手呢?之前讲到已造之业不失坏,但要增长业才一定受,决定受的业当中,又可依受果的时期分为:现法受、顺生受、顺后受。 现法受是现生就受,顺生受是来生受,顺后受是后世再受,从第三生以后乃至到无量劫。 现法受的原因何在?请大家看广论第一三九页,决定受当中,那些果现法就成熟?〈本地分〉中所说都是由于增上意乐!一、增上顾恋意乐和贪相应造作不善业。 二、增上不顾意乐和无贪相应作诸善法。 三、增上损害和嗔相应,于诸有情所损恼。 四、增上慈悲和无嗔相应。 五和六是就功德田而言,对三宝尊重等所增上损害或增上净信,七和八是就恩田而言,即对三宝、父母等具恩之所,因增上背恩意乐所作不善和增上报恩意乐所作善法。 以上八种业都是现法受。 现在我们修学佛法,有了觉受后,因增上的贪、增上的嗔而造作现法受的罪业机会就会大大减低,即使偶然犯了,我们会忏悔,所以恶的事情肯定能够扫除。 各位要努力,真正修行就要从现在开始,以增上意乐造作诸善业,意乐一转,业就开始随之转变,如果这力量很强盛,肯定能增上!诸位记住这个道理,然后努力实践,慢慢如法薰习,自然所求皆得,乃至无上菩提也不例外。 更何况世间的事呢!因此,各位皈依后,要努力把得到的继续增上是很重要的。 -----------------------------------------------------------------------------------------------------------------更多日常法师佛学内容-----------------------------------------------------------------------------------------------------------------

求杜甫的《戏为六绝句》的译文

杜甫《戏为六绝句》 2009-02-02 11:11杜甫《戏为六绝句》尔曹: 代词,汝辈,你们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②。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③。 注释:①戏为:戏作。 其实杜甫写这六首诗态度是很严肃的,议论也是可取的。 六绝句:六首绝句。 ②王杨卢骆: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这四人擅长诗文,对初唐的文学革新有过贡献,被称为“初唐四杰”。 体:这里指诗文的风格而言。 当时体:那个时代的风格体裁。 哂:讥笑。 ③尔曹:彼辈,指那些轻薄之徒。 原诗译文:王杨卢骆开创了一代诗词的风格和体裁,浅薄的评论者对此讥笑是无止无休的。 待你辈的一切都化为灰土之后,也丝毫无伤于滔滔江河的万古奔流。 分析:《戏为六绝句》是杜甫针对当时文坛上一些人存在贵古贱今、好高务远的习气而写的。 它反映了杜甫反对好古非今的文学批评观点。 其中的“不薄今人”、“别裁伪体”、学习“风雅”、“转益多师”(兼采众家之长)等见解在今天也还是有借鉴意义的。 本诗是《戏为六绝句》中的第二首,诗中既明确地肯定了王杨卢骆“初唐四杰”的文学贡献和地位,又告诫那些轻薄之徒不要一叶障目而讥笑王杨卢骆,他们的诗文将传之久远,其历史地位也是不容抹煞的。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 不废江河万古流。 尔曹 指:你们这些人例如:“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而这首诗的真正意图是: 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文学史习惯称之为王杨卢骆。 他们主要活动于七世纪下半叶八十年代以前。 这是一批少年才子,才华横溢,精神饱满,一出场就英气勃勃;这是一批短命诗人,活得最短的王勃才二十七岁;这又是一批苦命诗人,王勃是淹死的,卢照邻是因长期瘫痪抽投水自尽的,骆宾王是被杀的。 他们虽然时运不济,生活多艰,但都立志要扫荡诗坛的积秽,剿除陈陈相因的宫廷文学,要求写出自己真实的感受,在诗中塑现出一个真实的自我,改变诗歌与时代就像油花漂在水面上的关系,要叫诗歌具有激情和生气。 他们的能量虽然有限,但先声夺人,互相呼应,经过一番纵横驰骤,终于为唐诗的出场准备好了必要的布景和合适的气氛。 四杰的成就有限,又没有完全摆脱南朝绮靡文风的影响,因而颇受后人非议。 杜甫对此很不平,曾断然指出:“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后两句在文革期间,常被造反派的才子,用来批判对手。 第一,解气,第二,顺口,第三,显得有学问,所以很流行。 可杜甫的原意,却没有什么政治,倒是很文学的,目的在于探讨诗歌的创作理论。 因此,后人也称这六首诗为《论诗诗》。 杜甫认为,这四位初唐诗人的作品,是那个特定的文学环境下的产物,也是只能在那样一个社会转型的初期出现。 后人在研究这些方兴未艾的作品时,切不可以背离时代背景,罔顾客观条件,而“轻薄为文”,来哂笑前人的。 王杨卢骆这四个字,谁前谁后,不是杜甫排的,估计他对此不感什么兴趣。 只有那些没出息的,很无聊的,很委琐的,已经混什么名堂,但又不安于位的三流或四流文人,才掂斤播两于名次前后,座位高低,才偷偷摸摸于暗箱操作,塞进私货。 杜甫论李白,“白也诗无敌”,一句话就完了。 要放在这班货色手里,肯定还要加上一句,“稍稍逊色我”。 所以,凡文学排行榜,都是一种小人行为。 因为,好与坏,不用比,好与好,无法比。 李白和杜甫,谁更好些?《蜀道难》、《将进酒》和《三吏》、《三别》,孰分高低?宋人严羽在其《沧浪诗话》一书中,说得再透彻不过。 “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 太白《梦游天姥吟》、《远别离》等,子美不能道;子美《北征》、《兵车行》、《垂老别》等,太白不能作。 ”所以,那些企图在排行榜上来月旦,来雌黄者,无不怀一己之私,有不可告人之目的。 王杨卢骆,大概是中国最早的文学排行榜。 文人是敏感的,而文人又是小心眼的,当过盈川令的杨炯,便酸不溜丢的。 据《旧唐书·杨炯传》:“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词齐名,海内称为‘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 炯闻之,谓人曰:‘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 ’当时议者,亦以为然。 其后崔融、李峤、张说俱重四杰之文。 崔融曰:‘王勃文章宏逸,有绝尘之迹,固非常流所及。 炯与照邻可以企之,盈川之言信矣。 ’说曰:‘杨盈川文思如悬河注水,酌之不竭,既优于卢,亦不减王。 耻居王后,信然;愧在卢前,谦也。 ’” 那时的文坛,和今天也差不多,面临着整个社会由乱而治,由衰而兴的转型期。 宋祁著《新唐书·文艺列传·序论》中说:“唐有天下三百年,文章无虑三变。 高祖、太宗,大难始夷,沿江左余风,纟希句绘章,揣合低昂,故王(勃)杨(炯)为之伯。 ”隋陈的绮丽风格,已经过时了,盛唐的雄大气象,还没有开始,在这青黄不接之际,初领潮流,唱出先声,蜕变文风,一新耳目的王杨卢骆,便成了风靡朝野,上下追捧的明星。 人,红得太快,名,来得太易,钱,来得太多,电视、报纸、网络、媒体,露得太多,其浅薄的方面,其负面的因素,其阴暗的心理,其卑劣的本质,也就加快凸现出来。 嫉妒,是一种能够煽动起仇恨的情绪,而文学上的嫉妒,更是一把双刃剑,害人之外,还害自己。 因为一个诗人、一个作家,开始感到别人比自己强了,感到受到威胁了,感到中气不足了,感到好日子无多了,感到要退出历史舞台了,那一把嫉妒之火,就会在心中燃烧起来。 中外古今,凡文学家的妒火出现之时,也是他创作衰弱之时,这是一个铁的定律。 会咬人的狗,不叫,汪汪不已的狗,倒是咬不了人的。 作家,也是如此。 如果此人还算明智,尚属清醒,不老朽,不混账,或急起直追,或面壁磨剑,或埋头奋斗,或充电加油,来日再在文学的竞技场上一赛短长,这才是正道。 然而,一患上这种文学红眼病,通常很难理智。 抓耳挠腮,心痒难禁,既坐不下来写诗,也定不下心来做小说,于是就求诸于文学以外的手段,来达到张扬于文学的目的。 前些年拍摄的获奥斯卡奖的《莫扎特传》,就有许多这样惊心动魄的,因嫉妒而变态,而下刀子,而不共戴天的描写。 但结果呢?莫扎特是永远的,而那位宫廷乐师呢?谁还记得? 据《旧唐书》,这个杨炯十一岁就举神童了。 看来神童不好当,十个神童有九个要被美誉所捧杀,被声名所扼杀。 过早的成功,过度的吹嘘,和过分的自我感觉良好,其实是一剂毒*,把他坑了。 于是这位神童醉心于虚名的追求,甚于艺术的完善。 只知道终日眼红他人的才能,而不明了自己的每况愈下。 杨炯嫌当时文坛对他不够热烈,排名在王勃的后面,是对他的冷落。 神童当惯了,当出一身毛病,没有人簇拥着他,没有人给他唱赞歌,一天也过不去。 在这种病态心理的支配下,这位先生居然自己动手,抬爱自己,如时下有人总爱在报章上、在网络上、在博客上,自吹自擂,自怜自恋一样。 《旧唐书》说他:“又所居府舍多进士,亭台皆书榜额为之美名,大为远近所笑”。 那时候,要是有各类媒体为之炒作的话,就省得杨炯这么费事了。 所以,他特别恨那个姓王的,放在他的名字前面,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老实讲,此公诗的造诣,在四杰中最缺乏创见的了。 词藻虽然华丽,内容却很贫乏,由于贫乏,不得不令人讨厌地重复自己。 沈德潜的《唐诗别裁》里选了他两首五言,很遗憾,意旨、手法都差不离。 论者评他跳不出陈、隋遗风,拿今天的话说,也就是老一套,没有什么新鲜气息吧? 我想,他大概被这种嫉妒心折磨得够痛苦的。 他在《从军行》里写道:“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那意思是说,哪怕到部队去当个连长,也不再写作了。 这大概是在文学的竞争中,屡屡败北的感慨吧?写不出东西,尤其写不出好东西,硬要人家承认你是诗人,是作家,是大诗人,是大作家,那是枉费心机的事。 即使当时主持文学事务的上官婉儿,给武则天奏上一本,封他一个种子作家的名号,难道读者就会买账的吗? 后来,求名成疾的杨炯,还真有一点变态,一写文章就拉名人陪绑。 唐人张 在《朝野佥载》里,说“杨之为文,好以古人姓名连用,如张平子之略谈,陆士衡之所记,潘安仁宜其陋矣,仲长统何足知之。 号为‘点鬼簿’”。 现在已无法找到他这种热求名位的性格,如何闹到为人所诟病的地步。 但有一条是可以肯定,凡执著于成就的大小长短者,凡计较于名声的高低前后者,而又写不出什么东西,或虽还不停炮制,却再也写不出什么令人眼睛一亮的东西,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者,这样的文人,必折腾,必生事,必裹乱,必闹笑话。 过去如此,现在也不能不如此。 因此,杜甫笔下“王杨卢骆当时体”的其中“当时”二字,这种角色定位,再明确不过地告诉我们,一位作家,一位诗人,在你或长或短的一生之中,能做的,做了,该做的,做了,做得好,还是差?做得多,还是少?做得有价值,还是做得无意义?就留给时光去判断,留给后人去评价吧! 阁下已经做了应该做的和可能做的一切,尽到“当时体”的责任,也就够了。 然后,以“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的豁然,看长江后浪推前浪,岂非一大快事乎?这四人就是“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初唐诗歌。 初唐诗歌仍处于陈隋时期余光返照中。 太宗李世民及周围的文人诗作浮艳柔丽。 上官体绮错婉媚。 只有魏徵、王绩、王梵志等少数人能自拔于流俗。 直到初唐四杰,诗歌的内容和形式才有所开拓。 但他们仍未摆脱六朝后期“采丽竞繁”的影响。 真正廓清梁陈诗风影响的,是武后时期的陈子昂。 他提倡“汉魏风骨”,以复古为革新,抵制浮靡诗风。 与他略同时而不同流派的,有沈佺期、宋之问和文章四友(李峤、崔融、苏味道、杜审言),他们的作品多是奉和应制、点缀升平,但他们其他题材诗中,也有一些佳作。 尤其是杜审言的诗。 但他们的主要贡献在律体完成方面。 沈、宋、杜三人被后世称为五、七言律诗定型的奠基人。 说实话,这是上网络搜的,不是我自己写的,其实有很多东西网络都可以查到,不必在这里浪费分。

© 版权声明
评论 抢沙发
加载中~
每日一言
不怕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
Not afraid of people blocking, I'm afraid their surre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