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座万亿城市公布了2024年上半年经济情况,其中17座城市的GDP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泉州以6.7%的增速领跑,佛山以1.7%的增速垫底。
今年上半年,万亿城市的尾部阵容发生大洗牌。济南、合肥、福州和泉州排名上升,佛山、西安和东莞排名下降。
17座城市增速超过全国
今年上半年,全国GDP同比增长5.0%,26座万亿城市中,17座城市的增速超过了全国水平。泉州以5924.96亿元的经济总量领跑,同比增长6.7%。
苏州、重庆和福州的增速也都超过了6%,尤其是苏州和福州的工业增长较快。重庆的第二和第三产业同时发力,推动了经济增长。
9座城市增速低于全国
今年上半年,9座城市的增速低于全国水平,其中广州、西安和佛山的增速低于3%。西安的增速下滑尤为明显,主要原因是支柱产业增长乏力和投资下滑。
头部城市竞争加剧
头部城市的经济体量排名暂未发生变化,但竞争更加激烈。重庆和广州的“全国经济第四城”之争更加胶着,重庆的经济总量差距进一步拉开。
武汉对杭州的追赶也更加紧密,上半年的差距缩小。杭州能否守住第八位,成为下半年的焦点。
2. 万亿城市工业差距扩大:佛山、广州主导产业低迷,合肥高新制造业蓬勃
上半年,工业表现成为拉大万亿城市差距的关键因素。在增速低于全国9个城市中,有8个工业增长放缓。其中,佛山和广州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出现下降,原因是主导产业受到冲击。
佛山的六大优势传统工业行业中,家具制造、建材、金属制品和家电等四个行业与房地产市场关联密切。受房地产市场走低影响,佛山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滑0.1%。佛山并未公布上半年工业生产详情,但在经济运行分析中指出,与房地产紧密相关的金属制品、专用设备和橡胶制品等行业增加值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
广州的情况类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滑0.8%,三大支柱产业下降5.1%。其中,增加值最高的汽车制造业同比下滑16.4%。汽车产业作为广州第一大支柱产业,结构较为传统,一方面传统燃油车占比过高,新能源车份额较低,广州传统合资车企电动化转型升级缓慢,自主品牌在新能源领域的销量和影响力与领先企业仍有较大差距。
《新京报贝壳财经》的研究发现,广州的汽车产业链和供应链体系存在零部件与整车制造不匹配的问题,2022年汽车整零比仅为1:0.47,核心零部件本土配套率较低,远低于成熟汽车市场水平。
相反,工业增长较快的城市受益于主导产业升级和高新产业的发展。上半年,合肥、深圳、郑州、东莞等四个城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或超过10%。合肥增幅达15%,六大主导产业合计增长18.2%,其中汽车及零部件和电子信息产业拉动工业增加值3.1%和9.2%。高新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31.5%,同比提升5.5个百分点,增长35.8%。
值得注意的是,深圳规模以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7.0%。3D打印设备、服务机器人和电子元件等主要高新产品产量分别增长83.3%、37.6%和29.1%。
3. 外贸格局变动:深圳登顶外贸第一城,杭州超天津
在全球经济疲软、国际贸易壁垒增多的背景下,城市产业新结构影响了外贸格局。上半年,全国进出口同比增长6.1%,达到21.17万亿元,创历史新高。但城市间差距拉大。
万亿城市中,深圳外贸增幅最高。在高基数基础上实现快速增长,进出口同比增长31.7%,出口增长34.9%。进出口总额超越上海,成为“外贸第一城”。一方面电子信息市场回暖,上半年,深圳出口机电产品9489.9亿元,增长21.4%,手机、电脑和家电出口总额增长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