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宣传,产品推广,广告招商,广告投放联系seowdb

继续回暖!中国前10个月外贸进出口同比增长1.1%

新华社北京11月7日电(刘文昕、邹多为)海关总署7日颁布数据显示,往年前10个月我外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5.95万亿元,同比增长1.1%,延续五个月成功正增长,外贸开展复原态势良好。

10月当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2.84万亿元,同比增长4.6%。其中,出口1.62万亿元,同比增长7.6%;出口1.22万亿元,同比增长0.9%;贸易顺差4017.5亿元,同比参与34.9%。

从前10个月全体来看,我国外贸出口14.33万亿元,同比增长2.4%;出口11.62万亿元,同比降低0.5%;贸易顺差2.71万亿元,同比参与16.9%。

前10个月,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和比重均有优化,浮现出弱小贸易生机,外贸稳固器作用愈加突出。民营企业进出口总值12万亿元,同比增长10.5%,占我国外贸总值的46.2%,比去年同期优化3.9个百分点。

按贸易同伴划分,前10个月,我国对东盟、欧盟、美国、日本和韩国等关键贸易同伴进出口所有成功增长。其中,东盟照旧坚持我国第一大贸易同伴位置,我国与东盟贸易总值3.79万亿元,同比增长7%,占我国外贸总值的14.6%。我国与欧盟贸易总值3.62万亿元,同比增长3.5%,占我国外贸总值的13.9%。中美贸易总值为3.2万亿元,同比增长3.9%,占我国外贸总值的12.3%。

按贸易产品种类划分,机电产品、纺织品和塑料制品等出口增长,服装、鞋靴和箱包等出口降低。前10个月,我国出口机电产品8.45万亿元,同比增长3.8%,占出口总值的59%。出口包含口罩在内的纺织品9084.1亿元,同比增长34.8%;塑料制品4660亿元,同比增长18%。

剖析人士以为,外贸继续回暖说明中国经济复苏不是“稍纵即逝”。以后,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多国蔓延,环球经济仍面临渺小不稳固不确定性,我国应继续增强“六稳”“六保”上班,做强产业链,疏通供应链,始终培养外贸新长处。

关注河北资讯网,了解河北最新资讯。


我订的货柜12月1日装柜进港后离港时间是12月14日怎么会半个月这到底是什么原?

近几个月来,由于全球经济复苏不均衡、世界多地疫情大幅反弹,同时圣诞、新年等传统运输旺季到来,导致欧美多港口出现拥堵,国内很多港口集装箱却极度缺乏。 在这样的情况下,多家大型航运公司开始征收拥堵附加费、旺季附加费、缺柜费等附加费用。

业内分析人士表示,集装箱航运“涨价潮”主要是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全球各国经济恢复程度不同。 当前运价已经几乎处于最高位,随着运输旺季过去和全球经济的复苏,运价将有所回落。

据海关总署数据,今年前10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1%。 在出口产品中,包括口罩在内的纺织品共出口9084.1亿元,增长34.8%,除疫情防控相关的医卫用品外,“宅经济”相关产品、家具用品、生活必需品等的出口也增长显著。

与我国外贸出口增长局势相对应的,是全球集装箱航运运力资源的明显不平衡。 在上海、宁波、连云港等大型港口,由于集装箱极度缺乏,运力受到较大影响,导致船舶停泊作业延误,部分货物延迟出口。

而国外的港口情况也不容乐观。

美国:长滩港和洛杉矶港已瘫

长滩港和洛杉矶港是美国最繁忙的两大港口。 这两大港口在10月份吞吐量同比增长达到两位数,均创下历史纪录。 据悉,长滩港10月份集装箱吞吐量为806,603标箱,同比增长17.2%,打破了一个月前创造的历史纪录。

美国加州卡车运输协会(CTA)和美国港口卡车运输协会(HTA)表示,仅洛杉矶和长滩港,就有10,000个至15,000个集装箱被滞留在码头,导致这两大港口的货物运输“接近完全瘫痪”;西海岸港口和芝加哥也对进口激增带来的大量空集装箱一筹莫展。

中美航线的持续火爆,货运量强劲增长,大量货物涌入,货运量的持续反弹,美国洛杉矶港正在经历空前的繁忙和拥堵。

洛杉矶港执行董事吉恩·塞罗卡(Gene Seroka)表示,当前洛杉矶港口堆场堆满了装满货物的集装箱,港口工人加班处理集装箱。 为了降低病毒传播,港口已经临时减少了大约三分之一的码头工人和港口人员,难以及时补充,意味着船舶装卸货都会受到很大影响。

同时,港口普遍出现设备短缺,装卸时间延长的问题,再加上太平洋贸易严重的集装箱不平衡,造成大量进口集装箱在美国港口积压,码头拥堵,集装箱周转不畅,导致货物运输受阻。

Gene Seroka说:“洛杉矶港当前正在经历大量船舶进港,计划外的靠港船只,给我们带来了很棘手的问题,港口非常拥堵,船舶进港时间可能会受影响。”

部分机构预计,美国港口的拥堵状况,将持续到2021年第一季度,因为货量需求仍处于高位。更大更多的延误,才刚刚开始!

英国:集装箱泛滥到村庄

据悉,英国泛滥的集装箱已从该国的港口和配送中心蔓延至城镇和村庄。 目前英国最大的集装箱港口费利克斯托港陷入严重拥堵,大量集装箱堆积,港口一度拒绝空柜到港。

据悉,拥堵并未缓解,陷入困境的该港不得不再次拒绝接收空柜,以继续清除拥堵和积压。

地中海航运预计英国港口拥堵状况将持续到新年,因此宣布将对所有进口集装箱收取50-175美元/ TEU的拥堵费。

从其他地区的进口货物,从11月16日起征收;

从12月10日起,对从英国进口的所有类型的集装箱征收拥堵。

地中海航运表示:“在这段进口量非常高的时期,许多英国港口正面临停泊延误和增加停留时间的挑战。 ”业内人士预计,英国港口的集装箱拥堵将持续到2021年年初。

MSC已宣布,由于英国港口的持续拥堵,该公司将对所有进口集装箱征收拥堵费,收费范围为50-175美元/TEU。

从远东进口的货物自12月1日起征收;

从美国进口的货物自12月10日起征收;

从11月16日起对其他地区的进口货物征收拥堵费。

阿根廷:工人罢工结束

据报道,阿根廷港口工会在11月9日表示,阿根廷谷物港口工人由于工资谈判不顺利等因素,发动了突击罢工,这一举动对圣马丁港,圣洛伦佐港,奎肯港和巴伊亚布兰卡港的一些主要码头造成打击,造成了港口拥堵,影响产品出口。

URGARA工会的发言人胡安·卡洛斯·佩拉尔塔表示这是阿根廷最富有的港口地区之一的罢工,他们将会采取必要的措施予以中止。 尽可能的避免减少港口货物拥堵情况。

冲突发生之际,谷物出口中心的主要油料联盟已分别威胁对大流行支付采取罢工的行动,目前正在政府的调解下,保持该港口的正常运转。 11月20日港口工人结束罢工。

新西兰:被多家船公司加收

由于新西兰主要港口严重拥堵,马士基和达飞轮船计划在奥克兰港征收港口拥堵附加费。

Non US Trades:

11月17日及之后离开奥克兰的所有船只的出口货物;

11月17日及之后离港船只进口至奥克兰的货物;

12月3日及之后离开奥克兰的所有船只的出口货物;

12月3日及之后所有始发港接收的船舶进口到奥克兰的货物

这家法国航运公司已经通知客户,付款将通过货到付款收取,进口时则采用预付款。此外,马士基将对进出新西兰奥克兰港的所有集装箱征收215美元/ TEU(标准集装箱和冷藏集装箱)的港口拥堵附加费,具体如下:

Auckland to/from World(不包括美国贸易)

2020年11月13日及之后离开奥克兰的所有船只的出口货物;

2020年11月13日及之后从原产地出发的进口货物

Auckland to/from US

2020年12月6日及之后在奥克兰收到的出口货物;

2020年12月6日及之后在原产地收到的进口货物

所有在奥克兰港装货/卸货的货物均须缴付奥克兰拥堵附加费。 此附加费不适用于在奥克兰大都会港收/派递的货物。 这家丹麦集装箱公司指出,新西兰奥克兰港的交通拥堵继续严重影响其船期。

“在过去的几周里,我们尽了最大的努力来运送你们的货物往返奥克兰,同时也尽了最大的努力来处理目前的情况。 ”马士基公司在公告中表示:“我们正经历着船舶延误,目前等待时间长达12天,这导致船舶跳港,意外事件严重影响了我们的整体运营成本。 ”

几内亚:港口情况日趋严重

由于港口状况日益恶化,达飞轮船CMA CGM将在几内亚收取港口紧急拥堵附加费(PCS)。

产地:全球

目的地:几内亚

货物:干货、冷藏货、超限货、散货

金额:US$200/170/150 per unit

付款:预付-除了海运费外

业内人士表明,几内亚目前的港口拥堵情况不容乐观,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可能都会持续拥堵。

西班牙:加收拥堵附加费

由于西班牙毕尔巴鄂港(Port of Bilbao)拥堵对运营的影响,地中海航运公司(MSC)将对往返毕尔巴鄂的货物收取拥堵附加费(CGS)。

MSC在其公告中表示,实施此项附加费是为了“将服务维持在所需水平”,并继续监控毕尔巴鄂的情况,相应地更新收费。

分析预测

亿海蓝产业研究院首席分析师林书来分析称,当前,欧美有疫情二次暴发的迹象。 因此率先回暖的中国有大量工业品向外运输,但回程的工业品却不多,这导致集装箱在全球流动的不顺畅。

“目前并不是缺箱子,只是不均衡。 ”林书来解释道,全球集装箱航运原本是个循环,例如从中国走到新加坡、欧洲、中东,再回到中国,过程中不断进行不同货物的转运。

但是疫情的发生打乱了这个“闭环”,“欧美从中国进口很多货物,但因为仍受疫情影响,人力和配套设施短缺导致空箱子走不出来。 ”林书来表示,这就是为什么国内会出现“一箱难求”的情况,事实上今年5、6月开始,这种情况就已经出现了。

业内人士分析,当前美国运往亚洲的货物,每大箱(40TEU)运价多数仅在400到500美元,而亚洲运往美西的货物,每大箱运价超过3800美元,运往美东则超过4600美元。 因此,为了尽快将抵达欧美港口的空柜运回亚洲装出口货,船公司都已尽量不收回程货物。

“最终运费的成本还是会转嫁到下游消费者上,不会对我国外贸出口产生影响。 ”林书来表示,这种现象的产生恰恰是因为我国经济恢复向好,欧美国家集中在中国采购需求大,对我国而言,外贸企业可能短时间内面临运力不足的情况,但出口一段时间内仍会保持强劲。

在此提醒近期出货的磨友们,请务必留意最新的港口信息,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009年我国第三季度(7,8,9月)进出口贸易状况,呈现出什么特点。大神们帮帮忙

7月我国出口重新站到了1000亿美元的高位,进出口总额站到了2000亿美元的高位。 已是自3月以来连续反弹的第5个月。 2009年7月,我国对外贸易出口重新站到了1000亿美元的高位,进出口总额站到了2000亿美元的高位。 当月进出口总额2002.1亿美元,同比下降22.7%;其中出口1054.2亿美元,同比下降23%,;进口947.9亿美元,同比下降14.9%;但环比皆继续增长,已实现自今年3月以来连续反弹达5个月,回升态势基本确立。 与上半年相比,1~7月,我国进出口总额及进口额降幅有所收窄,分别减少了0.8及1.8个百分点,出口额降幅略微增加了0.2个百分点。 总体看来,今年1~7月我国对外贸易主要表现为如下一些特点: 对外贸易顺差继续减少 海关总署统计资料显示,1~7月,我国对外贸易总额为.1亿美元,其中,出口6271亿美元,进口5196.1亿美元,实现对外贸易顺差1074.9亿美元,同比减少12.4%,净减少162.25亿美元。 随着内需的不断增长,进口跌幅开始显著收窄,使得贸易顺差也呈下降趋势。 虽然顺差减少会影响进出口贸易对GDP的贡献率,但因为金融危机导致各国贸易保护主义愈加严重,贸易顺差的下降,在一定程度上也减少了巨额贸易顺差对中国对外贸易所造成的压力,有利于我国对外贸易的稳步发展。 进口企稳态势初步显现 2009年7月,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环比皆保持增长,其中出口环比增长10.4%,进口环比增长8.7%。 进口在今年1月达到同比减少43.1%的峰值后逐月减缓,6月进口同比降幅缩小到13.2%,7月进口降幅虽较上月略有增加,为14.9%,但与1~5月相比已大幅收窄,进口企稳态势已现端倪。 金融危机导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跌,抓住这一时机扩大进口,尤其是进口稀缺及我国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产品,对国民经济起到的作用将不会亚于出口。 机电产品进出口降幅收窄 机电产品仍为我国进出口产品的主轴。 1~7月,我国机电产品的进口额为2525.5亿美元,同比减少了20.0%,占我国对外贸易进口总额的48.6%;出口额为3677.1亿美元,同比减少了20.8%,占我国对外贸易出口总额的58.6%。 机电产品进出口的环比皆呈逐月上升趋势,且降幅逐渐收窄,1~7月我国机电产品的进口及出口降幅分别较上半年减少了1.4及0.5个百分点,尤其是自6月份起,机电产品的出口降幅已经开始低于总体降幅,上半年及1~7月分别较总体出口降幅低了0.5及2.2个百分点。 由于机电产品进出口很大一部分用于加工贸易,机电产品进出口形势的好转,将意味着我国加工贸易开始回温。 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降幅小于总体 1~7月,我国出口产品下降幅度最大的为国家采取限制政策的“两高一资”类产品,如钢材及煤,其出口金额与上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了64.4%及50.1%。 受提高出口退税率等政策带动,以及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适应当前市场需求的特点,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降幅基本保持在10%以下,明显小于总体出口降幅。 其中,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569.3亿美元,下降9.1%;鞋类出口157.1亿美元,下降5.2%;家具出口137.5亿美元,下降9.8%;塑料制品出口78.2亿美元,下降7%;箱包出口69.8亿美元,下降8.2%。 大宗产品进口数量大幅增长 国际市场大宗产品价格的下跌为我国进口该类产品提供了绝佳机会。 1~7月,我国资源性大宗产品进口金额虽然仍呈下降走势,但进口数量却大幅增长,其中,铁矿砂进口3.6亿吨,增长31.8%;原油进口1.1亿吨,增长5.8%;大豆进口2648万吨,增长27.7%,初级形状塑料进口1383万吨,增长26.6%;未锻造铜及铜材264.3万吨,增长75%。 虽然大宗产品进口数量大幅增长,但进口金额却呈下降走势,表明我国对外贸易条件有所改善。 加工贸易占出口总值的比重逐渐回升 1~7月,我国一般贸易出口2821.48亿美元,同比下降24.3%,占同期我国出口总值的45.0%,比去年同期降低1.4个百分点。 1~7月,我国加工贸易出口3009.85亿美元,同比下降21.5%,加工贸易占同期出口总值的比重为48.0%,同比增加了0.24个百分点,较1~6月增加了..1个百分点,加工贸易出口占出口总值的比重呈现稳步回升的态势。 对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降幅趋缓 截至2009年7月,我国大陆的贸易伙伴分别为欧盟、美国、日本、东盟、香港地区、韩国、台湾地区、澳大利亚、印度及俄罗斯。 1~7月,与此前十大贸易伙伴的进出口总额占我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的76.4%,与上年同期相比,出口及进口皆继续下降,下降幅度最多的为俄罗斯及台湾地区,同比分别下降了36.5%及35.1%;下降幅度最少的为澳大利亚,下降8.6%。 与主要贸易伙伴进口及出口降幅趋缓,其中,对美国的出口下降16.5%,进口下降15.1%,与上半年相比降幅分别收窄了0.4及0.5个百分点;对日本的出口下降20.3%,进口下降24.3%,降幅分别收窄了0及0.8个百分点;对东盟的出口下降19.2%,进口下降25.4%,降幅分别收窄了0.2及2.5个百分点。 保市场保份额已初见成效。 企稳预期增强曙光悄然降临 总体看来,我国对外贸易形势已现转机。 全球经济呈现出较明显的企稳态势,我国国民经济稳步复苏,稳定外需政策效果显现 受国际金融危机、贸易保护主义及外部需求萎缩等诸多因素的影响,2008年11月以来,我国对外贸易“一路苦旅”,进出口贸易额出现了持续下降的走势。 2009年7月,我国进出口贸易惯性走低,但诸多迹象表明,严冬终会过去,春天必将来临。 总体看来,2007年7月,我国对外贸易形势已现转机,降幅趋缓,环比出现稳步增长态势。 综合分析当前我国对外贸易环境,既面临着有利因素,也面临着不利因素,而这些因素正是影响未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关键所在。 全球经济回暖 从各国公布的统计数据来看,全球经济至少已经呈现出较明显的企稳态势,预计下半年美欧日三大经济体将继续处于回升的通道。 国际经合组织综合领先指标连续22个月下降之后,目前已经连续2个月上升,表明发达经济体当前的经济衰退已经触底,或减速放缓。 而一向被市场视为国际贸易领先指标的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BDI),6月份创下8个月新高,开始进入上升通道。 从全球范围看,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服务业指数以及消费者信心指数等各项经济先行指标等纷纷保持上升态势。 此外,全球商品市场整体呈现触底回升之势。 随着世界经济的好转,可以认为中国出口下降的底部基本形成。 从不久前公布的国内PMI指数也能初见端倪,其中的PMI出口订单指数回升至51.40,持续8个月上升,而且连续2个月在50临界值上方,预示出口状况有所好转。 美国经济萎缩幅度显著缩小 美国经济是全球经济的风向标,且是我国第二大贸易伙伴,美国经济的回温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至关重要。 据美国商务部2009年7月31日公布的第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首次估算报告表明,今年第二季度美国经济萎缩幅度显著缩小,GDP数字从上次公布的下滑6.4%修正为下滑5.5%;第二季度的进出口贸易表现良好,出口额环比下降了7%,进口额环比减少了15.1%,跌幅显著减缓。 又据美国供应管理协会芝加哥分会公布的报告称,该协会7月份的采购经理人7月份订单指数从上个月的41.6上升至48,生产指数从3..3上升至43.3;就业指数从28.9上升至35.3,创下今年截至目前为止的最高水平。 我国国民经济稳步复苏 今年第二季度以来,我国国民经济恢复速度超出预期,经济主体信心稳步提高。 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发布的《2009年二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报告显示,2009年二季度GDP同比增长7.9%,上半年GDP同比增长7.1%,GDP同比增长回升,环比增长继续加快;二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为68.4%,比上季高7.2个百分点,比去年四季度最低值(60.9%)回升7.5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实际增速为17.4%,比去年同期加快3.8个百分点;企业经营景气指数比上季上升4.6个百分点至12.1%,结束了自去年3季度以来逐季下滑的势头。 中国经济增长趋势明朗为扩大进口奠定了重要的需求基础,此外,经济持续回升,意味着投资和消费需求会继续扩张,加之如果能实现8%的经济增长目标,会对进口起到一定的拉动作用。 稳定外需政策效果显现 为进一步稳定外需,今年以来,我国出台了多项措施支持企业发展。 2009年7月1日起,政府对部分产品的出口关税进行调整,取消小麦、大米、大豆等粮食产品以及硫酸、钢丝等工业品的出口暂定关税,降低微细目滑石粉,中小型型钢,部分氟化工品,部分钨、钼、铟等有色金属及其中间品等产品的出口暂定关税。 此后,为进一步促进化肥行业平稳运行,支持农业生产,又对化肥及化肥原料的出口关税进行下调。 这些措施对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首先,部分化肥及原料的出口关税由过去旺季的75%下调至10%,使得此类产品出口,实现恢复性增长;其次,由于取消了部分粮食、大豆及其制粉8%的出口关税,一些泰国、韩国等国的客户已多次询价,企业拿到出口订单的机会随之增多;第三,由于钢材和超细滑石出口关税下调5个百分点,企业扩大出口的积极性进一步得到提高。 危机契机并存阴霾仍未散去 2009年我国外贸出口面临的形势仍会非常严峻。 但预计未来一段时间,我国的国际贸易条件会继续有所改善。 全年进出口预测 世界贸易组织2009年7月22日修正了其关于2009年全球贸易形势的预测,认为今年全球贸易额将下降10%,降幅高于3月份预测的9%。 世贸组织表示,当前全球经济形势仍然非常严峻,尽管近期贸易活动下降趋势开始放缓,但全年贸易额仍将大幅下降。 危机与契机总是相互伴随,金融危机的重要特征是机电及高科技产品价格下跌,但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价格却相对平稳,预计国际市场上这种趋势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由于我国出口结构仍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国际市场对我国物美价廉出口产品需求下降幅度相对较小,使得我国贸易条件相对优化。 预计未来一段时间,我国的国际贸易条件会继续有所改善。 综合以上各因素及对全年我国进出口的模型预测,悲观预期,2009年我国出口增速可能会下降20%,进口增速将下降18%,贸易顺差出现负增长27%左右;乐观预期,2009年中国出口增速将下降12%,进口增速将下降10%,贸易顺差将负增长19%左右。 全球贸易保护措施不断增多 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贸易保护措施不断增多,此因素成为我国对外贸易重新步入增长轨道的最大阻力。 首先,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在商品标准、技术法规和技术认证制度等方面设置了多种贸易技术壁垒,特别是各种技术认证制度差异性大,认证难度和成本费用高,正成为扩大出口的主要障碍。 其次,虽然国际上反对贸易保护的声音很高涨,但更隐蔽的贸易保护手段却不断增多,其中,出台扶持本国企业的政策就是一种隐性的贸易保护,像美国对本土三大汽车巨头的巨额注资、欧盟增加奶制品出口补贴、法国成立基金帮助本国企业免遭海外企业并购等,韩国、印尼、俄罗斯、巴西等多个国家纷纷采取货币贬值政策,宗旨都是对本国产业加强保护。 第三,我国作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实体和第二大出口国,成为国际贸易摩擦的主要对象,今年1~6月,已经有15个国家和地区向中国发起了60起贸易救济调查(主要为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特定产品保障等“两反两保”措施),涉案金额高达82.76亿美元,而去年全年中国涉案金额仅为62亿美元。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预计下半年,针对我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将继续保持在较高的水平。 此外,前一时期的部分调查将进入裁决程序,我国相关出口将受到实质性影响。 中国政府7月31日宣布,要求与欧盟就钢铁紧固件反倾销一案展开磋商,从而正式启动了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程序。 未来,中国会继续利用世贸规则解决国际贸易争端。 主要经济体经济复苏仍具有不确定性 由于我国出口的复苏主要取决于欧美经济筑底成功,因此在当前房贷违约率仍进一步攀升,财政赤字暴增,住房市场疲软,就业市场低迷的情况下,发达国家经济复苏的道路依然风险重重。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鲁比尼认为,发达经济体在政府大规模金融和财政刺激举措的提振下呈现触底迹象,仍面临陷入“W型”衰退的风险。 这无疑将给我国下半年出口走向复苏增添了难度。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表示,美国经济将逐渐复苏,但仍坚持此前对今年美国GDP将萎缩2.6%的预期。 与此同时,由于美国经济复苏基础仍不太稳固,IMF警告美国经济增长可能会在很长时期之内低于过去经济衰退之后的增速,美国经济前景仍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总体而言,2009年我国外贸出口面临的形势仍会非常严峻。 我们既要深刻认识保持中国对外贸易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增强忧患意识;又要充分把握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不断完善政策,不断采取各种措施,坚定信心,谋求发展,努力化解和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探寻外需下滑状况下我国对外贸易的新增长之路。

年天然气供需形势分析

一、国内外资源状况

(一)世界天然气资源状况

截至2009年底,世界天然气剩余探明储量为187.49万亿立方米(表1),比上年增长1.0%。 按当前开采水平,世界天然气剩余储量可供开采年限为62.8年。 资源主要集中在俄罗斯和中东地区。 按地区来说,中东是世界上天然气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拥有76.2万亿立方米,占世界的40.6%。 从国度来看,俄罗斯天然气探明储量为44.38万亿立方米,占世界储量的23.7%,居世界第一位;伊朗天然气探明储量为29.61万亿立方米,占世界天然气储量的15.8%,居第二位;卡塔尔的天然气储量为25.37万亿立方米,占世界储量的13.5%,排名第三位。 以上三国占世界天然气总储量的53.0%(图1)。 同时,根据2009年度各国生产量计算,俄罗斯的剩余可采年限为84.1年,是主要天然气资源国中剩余可采年限最长的。 已有数据显示,目前世界天然气储量基本保持增长态势,但增幅不大,近10年的平均年增幅不超过3.0%。

图1 2009年世界天然气探明可采储量分布

表1 2009年世界主要国家天然气资源储量分布

(二)我国天然气资源状况

截至2009年底,我国天然气剩余技术可采储量为3.7万亿立方米(其中,剩余经济可采储量为2.8万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8.8%。 天然气采出量840.7亿立方米,新增探明技术可采储量3861.6亿立方米。 新增探明技术可采储量主要来源于中石油长庆苏里格(1127亿立方米)、中石油塔里木塔中Ⅰ号(888亿立方米)、中石油西南合川(501亿立方米)、中石化西南新场(484亿立方米)、中海油深圳荔湾3-1(344亿立方米)和中石化华北公司大牛地(111亿立方米)。 近年来,我国天然气剩余技术可采储量保持较稳定的增长态势,2009年度比上年增长8.8%。 但我国天然气储量具有分布不均匀、品质不理想的特点,勘探开发难度较大,生产成本较高(表2;图2)。

2009年度全国主要矿产品供需形势分析研究

图2 2009年我国天然气剩余经济可采储量分布

表2 2009年我国天然气储量分布单位:亿立方米

图3 2000~2009年我国天然气剩余(技术)可采储量变化

我国天然气资源开发在近几年一直处于发展壮大的过程中。 天然气资源的勘探投入逐年增加,并不断发现新的资源储量,2009年天然气剩余技术可采储量比上年增长8.8%(图3)。 从现有的情况看,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天然气资源的储量还会进一步增加。 一方面,我国天然气资源的勘查程度低,还有很大的勘查前景;另一方面,我国能源需求的潜力巨大,而且在油气资源体系内部,石油资源缺口大,天然气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弥补这个缺口,同时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其本身具有很好的开发潜力。

二、国内外生产状况

(一)世界天然气生产状况

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世界天然气产量出现下降趋势,总产量约为2.99万亿立方米,同比减少2.4%。 美国和俄罗斯仍然是主要天然气生产国,2009年两国的天然气产量占世界总量的37.5%。 但俄罗斯在2009年度的产量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高达12.3%,而美国仍有3.3%的上涨幅度。 主要原因是俄罗斯是天然气输出大户,境外需求占其总需求的比重较大,因受全球经济危机影响,境外需求乏力,导致国内产量下滑。 而美国的天然气供应部分需要依靠进口,所以国内天然气产量受影响较小。 另外,在产量排名前十位的国家中,增长幅度较大的国家是伊朗和卡塔尔,分别达到12.8%和16.0%(表3)。

表3 2004~2009年世界天然气生产情况

(二)我国天然气生产状况

我国天然气产量一直保持增长的势头,2009年我国天然气产量达到830亿立方米(表4;图4),同比增长7.7%。 从地区分布看,我国天然气产量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 数据显示,中国石油集团的长庆、塔里木和西南三大气田(企业)为天然气主要供应地,合计占全国总量的62.7%,而且国内天然气产量80%以上集中在中国石油集团,2009年度中国石油集团天然气产量共有683.20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0.7%。 另外,中国石化集团、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各有83.28亿立方米和74.77亿立方米的产量。

表4 2004~2009年我国天然气生产情况

图4 2000~2009年我国天然气生产和消费变化

从近几年天然气产量增长趋势看,我国各地区表现不一。 在2009年,三大产地之一的长庆天然气产量,比上年增长31.8%,连续几年保持高增长态势;另外塔里木气田也呈现较好的增长态势,但2009年的增长幅度放缓,只有4.1%;排名第三位的西南气田,近几年产量基本保持稳定,2009年有小幅增长(1.3%)。 而其他生产地区产量相对较小,部分气田(企业)已呈逐年减产的态势。 从全国的产量变化趋势上观察,近几年我国天然气产量增幅在逐年放缓,已从2005年的21.9%下降到2009年的7.71%。

三、国内外消费状况

(一)世界天然气消费状况

2009年,世界天然气消费量达到亿立方米,同比下降2.3%。 在此前的2001~2008年中,世界天然气消费量保持增长的态势,平均增幅2.78%。 消费量最大的国家仍为美国,2009年消费天然气6466亿立方米,比上年略有下降。 俄罗斯作为天然气生产大国,其本国消费也有3897亿立方米,居世界第二位。 排名第三位的国家是伊朗,2009年消费量为1317亿立方米,增长幅度较大,达10.4%(表5)。

表5 近年世界天然气消费情况

续表

从区域上看,欧亚大陆和北美是全球两个主要天然气消费地区,2009年各占全球消费总量的35.9%和27.8%。 但因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比上年度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分别下降6.8%和1.2%)。 而亚太和中东地区仍保持增长势头,比上年分别增长了3.4%和4.4%。

(二)我国天然气消费状况

2009年,我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为874亿立方米,增长8.3%。 加上国内经济继续保持稳健的步伐,能源消费需求也将不断攀升,作为能源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天然气消费量也将进一步增加。 “九五”期间,天然气的消费增长量是101.7亿立方米,年均增长率为9.57%;“十五”期间消费增长量已高达246.4亿立方米,年均增长率高达12.91%。 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天然气消费主要集中在工业领域,占全部消费量的65.4%,这个巨大的消费量主要由其下的制造行业产生,达到337.92亿立方米。 其次是采掘业,达到109.67亿立方米,但从发展趋势看,采掘业在消费中所占比重已在减少。 除工业部门外,生活消费领域也有170.12亿立方米的消费量,同比出现很大幅度增长(27.54%)(表6)。 从天然气消费领域的比重上分析得出,除建筑业消费比重在降低,其他领域的消费量都在增长。 从消费地区结构上看,我国天然气消费以产地消费为主,主要集中在西南、东北、西北地区,即四川、黑龙江、辽宁、新疆,占全国消费量的80%以上。 目前,随着管道建设的开展,北京、天津、重庆、成都、沈阳、郑州和西安等许多大中城市都用上了管道天然气。

表6 2003~2008年我国天然气消费结构单位:亿立方米

人均消费量稳步提高,但消费量依然很少,2008年,人均消费量为12.8立方米(中国统计年鉴),比上年增长17.43%。 同时,我国天然气总消费量在世界上所占份额也很少,与我国众多的人口极不相称。 2009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占世界天然气总消费量的3.0%(BP数据),有进一步上升的空间。

四、国内外贸易状况

(一)国际天然气贸易状况

2009年,全球天然气贸易创历史新高,贸易总量高达8765.4亿立方米,管道天然气和LNG(液化天然气)贸易量分别为6337.7亿立方米和2427.7亿立方米。 LNG贸易量创历史新高,其中亚洲增长潜力最大,贸易量达1522.7亿立方米。 管道天然气贸易依然以欧洲地区为主,2009年其贸易量为4443.8亿立方米,占管道天然气贸易总量的70.1%。

2009年,受世界经济不景气影响,排名世界前三位的LNG进口国日本、韩国和西班牙,贸易量都有6.0%左右的下降幅度,但其合计进口量仍超过全球进口总量的60%。 美国经过2008年的低谷后,LNG进口量开始回升。 增长势头较好的国家是印度、中国和英国,中国和印度作为新兴经济体,近年对外能源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未来还有增长的势头;英国作为西欧大经济体,国内能源供应不足,能源进口的压力长期存在,发展LNG进口可能是其一个重要选择(表7)。

表7 2004~2009年世界LNG主要进口/入境国家和地区

在管道天然气贸易进口方面,2009年进口量最多的是美国、德国和意大利,分别达到930.3亿立方米、888.2亿立方米和664.1亿立方米,三个国家合计占全球管道天然气进口量的39%。 另外,法国、俄罗斯和英国都有300亿立方米以上的进口量。 年度增幅最大的国家是加拿大和阿联酋,分别达到24.8%和12.0%。 在2009年,管道天然气进口量出现较大幅度下降的国家是美国、意大利、英国、土耳其和比利时,降幅都在10%以上,其中,比利时下降幅度高达17.8%(表8)。

表8 2004~2009年世界管道天然气主要进口国家

管道天然气出口方面,俄罗斯依然是最大的出口国,在2009年达到1764.8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4.3%,占管道天然气出口总量的27.8%。 其次是挪威和加拿大,分别有957.2亿立方米和922.4亿立方米的管道天然气出口量,加拿大近年来出口量一直在1000亿立方米左右,2009年比上年下降10.6%。 而挪威的出口量一直保持增长态势。 另外,2009年荷兰、阿尔及利亚和美国分别有496.7亿立方米、317.7亿立方米和294.6亿立方米的管道天然气出口量,分别排在世界的第五、第六、第七位。 土库曼斯坦正在实施天然气出口多元化战略,出口势头发展较好,在2009年度管道天然气出口已达到167.3亿立方米,增幅较大(表9)。

在LNG出口方面,2009年全球出口总量是2427.7亿立方米,与管道天然气出口趋势一样,LNG的全球出口量一直保持增长的态势,年度增幅达7.2%。 在2009年世界LNG出口中,卡塔尔的出口量最大,达到494.4亿立方米,增幅也最大,高达24.6%。 其次是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LNG出口量分别达到295.3亿立方米和260.0亿立方米,分别居二、三位,但是从出口发展趋势看,两国未来增长空间较小,印度尼西亚基本上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 另外,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部分LNG出口国受到较大的影响,其中表现较为明显的是尼日利亚,降幅高达22.2%(表10)。

表9 2004~2009年世界管道天然气主要出口国家

表10 近年世界LNG主要出口国家

(二)国内天然气进出口贸易状况

2009年,石油气及其他烃类气(简称液化石油气,下同)进口量达969万吨,比2008年增长63.0%;进口金额为约3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6.4%;减去出口317万吨,2009年我国液化石油气净进口652万吨。 我国石油气主要以进口为主,在近十几年,只有1997年出现了净进负值,主要是由于1996年经济泡沫的影响,此后几年中净进口量总体上保持增长的势头(表11)。 近几年我国LNG进口方面也有了新的发展。 2006年我国首批进口的液化天然气进入广东省的液化天然气接收终端;2007年广东LNG项目正式投入商业运营,该年我国进口LNG291万吨,是2006年进口量的3倍多,其中248万吨为澳大利亚西北大陆架项目的长期合同供货,约占进口总量的85%,平均价格为206.16美元/吨。 2009年我国液化天然气进口量达553万吨,同比增长65.8%,进口金额为12.87亿美元,同比增长38.2%。

据预测,到2020年,我国天然气供应中有49%来自进口,其中39%将来自液化天然气进口,10%来自俄罗斯和中亚国家的管道天然气进口。

出口方面,2009年,我国天然气出口232.5万吨,比上年下降1.1%,出口金额近5亿美元,同比增长4.3%。

表11 2006~2009年我国石油气进出口情况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统计年鉴,2006~2009从进口国度上看,我国2009年石油气进口的主要来源国是澳大利亚、伊朗、卡塔尔、马来西亚和阿联酋,从以上5个国家进口的量占进口总量的77.5%(表12);澳大利亚是我国石油气资源进口的主要来源地,进口量达到385万吨,占总进口量的39.7%,比上年增长36.0%;卡塔尔是我国石油气进口增长幅度最大的国家,2009年的进口量比上年增长323%;俄罗斯则实现了零的突破,未来增长潜力较大;科威特则出现逐年下降的态势,2009年从其进口26万吨,比上年减少49.0%。

从进口的区域看,除了澳大利亚这个最大进口源以外,其他具有重要地位的进口源主要集中在中东地区和非洲的阿尔及利亚等地,亚洲的主要进口对象为印度尼西亚。 从进口的对外依存度上评估,澳大利亚所占比例过重,有必要进一步扩大其他地区的进口量,以降低对外进口集中度,降低资源供应风险。 根据目前的进口区域分布情况,我国应加强与这些地区的政治外交,扩大与中东和中亚国家的油气资源合作,并结合国内LNG接收站的建设发展,逐步分散进口区域,降低风险。

五、天然气价格走势分析

1990~2009年,世界LNG价格总体上呈上升态势(图5)。 2008年,国际天然气价格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之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天然气贸易受到冲击,价格回落,回归到理性水平。 以日本LNG到岸价格为例,2009年为9.06美元/百万英热单位。 随着2010年全球经济回暖,未来LNG进口价格将会保持增长势头。

图5 1984~2009年日本LNG到岸价格

2009年,管道天然气价格也出现较大幅度的回落,全球四大天然气交易中心统计数据显示,其交易价格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加拿大的亚伯达和美国的亨利中心价格下降幅度最大,基本回到2003年的水平。 相比之下,欧盟的到岸价格下降幅度稍小些,主要是因为欧盟地区是天然气进口大户,缺口较大,能在一定程度上支撑价格基本面(图6)。

图6 1984~2009年世界天然气价格

我国天然气行业现行的定价政策以成本加成法为基础。 随着天然气行业的不断发展,根据天然气资源供不应求的现状和市场结构的变化,天然气定价政策几经调整,基本呈现出在政府监管下市场定价的基本特征,从考虑天然气生产企业成本水平,又适当考虑市场用户承受能力的角度出发,我国天然气行业现行定价政策被概括表述为:以成本加成法为基础,适当考虑市场需求的定价方法,出厂价为政府定价,天然气管道输送价格为政府指导价并采取老线老价、新线新价的定价政策。 为了改变现有价格体系,政府已着手开展天然气定价改革,改革方向是与国际接轨。

六、结论

(一)世界天然气供需趋势

世界天然气的供应,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基本保持较为平稳的增长趋势。 全球能源需求量的不断扩大、天然气资源探明储量的不断增加,又给天然气供应市场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1990年,世界天然气供应量只有亿立方米,到2008年供应量已达到亿立方米,增长53.7%,虽然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供应量有所下滑,但未来仍呈增长态势。 同时,在当前石油能源供应紧张的形势下,天然气的勘探与开发力度不断加大,进一步促使天然气在21世纪充当重要能源角色,使其供应量持续增长。

在需求方面,随着全球能源需求量的不断扩大,天然气因其具有洁净、环保等优势,需求量一直保持稳步增长,成为能源消费结构中的重要角色。 1990年,世界天然气需求量只有亿立方米,到2009年已达到亿立方米。

在供需平衡上,天然气一直较为平衡,例如,2009年世界天然气有466亿立方米富余量。 预计未来几年内,天然气的供需依然能保持平衡。

(二)我国天然气供需趋势

近几年,我国天然气的供应能力有所加强,天然气的生产量和进口量都在不断增加,2001~2009年,供应量年均增长率达到13.34%,增长势头较好。 在需求方面,我国天然气近几年保持不断增长的态势,2001~2009年的年均增长率达到15.24%,2009年达到880亿立方米。

从近10年的进出口情况看,我国的天然气净进口量在不断扩大,进口方式有了扩充,特别是LNG进口有了较快的发展,2006年,LNG进口进入了一个新的纪元,与境外合作进入新的阶段,2009年度我国LNG进口553万吨,同比增长65.8%。 管道天然气进口也取得了突破,2009年12月14日,我国首条跨国天然气管道———中亚天然气管道投产,引自土库曼斯坦等国的天然气将达300亿立方米/年。

天然气消费区域继续扩大。 截至2009年底,我国已建成的天然气管道长度达3.8万千米,初步形成了以西气东输、川气东送、西气东输二线(西段)以及陕京线、忠武线等管道为骨干,兰银线、淮武线、冀宁线为联络线的国家级基干输气管网;同时,江苏LNG和大连LNG项目进展顺利,浙江LNG项目获国家核准,进口LNG资源不断落实,形成了天然气资源供应的新格局,天然气消费市场扩展到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多个地级及以上城市。

从未来的能源消费结构及发展趋势看,我国天然气依靠本国生产供应的压力较大,必须结合进口及境外开采等方式,来保障我国天然气的供应平衡与市场稳定。 从进口的源头与方式上看,我国在近几年有了新的突破,管道进口方面,与俄罗斯和中亚等国有了新的协议与合作,LNG进口方面,沿海地区接收站点建设步伐较快,发展势头良好,相信在未来的能源供应格局上可以起到促进全局合理化的作用,一方面拓宽沿海城市的资源供应方式,另一方面缓解远途管道供应的压力。

(余良晖)

© 版权声明
评论 抢沙发
加载中~
每日一言
不怕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
Not afraid of people blocking, I'm afraid their surre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