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山东大学强基方案招生简章尚未发布,高考升学网整顿了山东大学2023年强基方案招生专业供大家参考。
山东大学2023年强基方案招生专业
强基计划的缺点有哪些
强基计划作为一种特殊的高校选拔录取形式,优势无需赘述,但是缺点也同样明显。强基计划的坏处体现在招生专业太冷门,入学后不可以转专业,不能报其他志愿,填报难度大,报名人数多,竞争压力大等。强基计划有哪些缺点限报一所且锁档,志愿填报难度大:
报考强基计划的考生限报一所高校,带来的最直接的问题是报考难度大幅度提升。正常情况下,强基计划于4月左右开始报名,以高考成绩作为入围标准,报名时需要对自身成绩、兴趣专业做出较为精准的评估。而此时距离高考还有约两个月的时间,考生成绩的不确定性仍较大,限报一所高校的政策无疑加大了考生报名的难度。非常容易出现报名偏高或偏低的情况,从而丧失掉很好的升学机会。此外,强基计划的录取在所有批次录取之前,一旦考生被强基计划录取,就不能再参与后续批次志愿的填报。
对破格入围的考生高考成绩要求高:在高中阶段获得五大学科竞赛银牌及以上奖项的考生可以破格入围强基计划,但在录取时高考成绩占比仍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与传统自主招生相比,强基计划对破格入围考生的高考成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竞赛奖项较低的考生希望单纯依靠竞赛进入名校的机会已不复存在。招生专业多为基础学科:强基计划的招生专业主要为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基础学科相关专业,虽然新增了航空航天类、飞行器动力工程等工科热门专业,但大体上还是以基础学科为主。且报考强基计划的学生入学后原则上不能转专业,考生报考前需要慎重考虑。
强基计划值不值得报考总体来说,强基计划是值得报考的。
强基计划的专业主要是在基础学科招生,如数学、物理、生物、历史、哲学等,对于特别喜欢基础学科类专业的,并且有读研打算且对未来就业有较明确规划的考生来说,强基计划是很值得报考的。
因为强基计划是基于国家政策提出的,所涉及的领域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因而会有一定的持续性和长远的规划;而且强基计划大都有保研政策,只要不掉队的话就可以保研直博,这在竞争日趋激烈的考研背景下还是很吃香的。
强基计划基本是本硕博的交叉培养模式,比如山东大学强基计划的培养方式为3+1+1+X,上海交通大学强基计划的培养方式4+5等,即本科以基础学科为主,硕士或博士就是和本科相关的专业或交叉学科专业,从而将学生往复合型、交叉型人才培养。
目前社会的发展趋势就是对交叉性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比如一个懂数学又会计算机的硕博士肯定比单纯会计算机的硕博士有优势的多。
小编认为对于成绩优异且对基础学科感兴趣的同学来说,那么强基计划是很值得报考的。
山东大学强基计划数学与应用数学怎么样
就业前景好。
山东大学强基计划数学与应用数学就业前景好。
强基计划的数学专业,学习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质量均有高要求,也能够更好地为就业做铺垫,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软件设计、工程计算、网络安全、国防科技等方面的技术工作。
山东大学强基计划招生要求:综合素质优秀、高考成绩优异的学生;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高中阶段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得全国决赛二等奖及以上奖励的考生。
报考强基计划需要什么条件
强基计划招生更注重对基础学科的浓厚兴趣和综合素质优秀,所以招生对象大致两种类型:「综合素质优秀」及「基础学科拔尖」。可以报考的大学有39所。强基计划报名条件是什么1、高三的考生强基计划报名条件之一就是必须是高三的考生才有资格报名,因为强基计划主要针对的就是高中的学生,而强基计划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2、必须符合高考报名条件并参加高考考试强基计划报名条件之一便是必须符合高考报名条件并参加高考考试,因为强基计划是要对高考成绩有所要求的,并且高考成绩也在高校选择中占的比例很大,所以必须参加高考考试,才有资格报名强基计划,而高考成绩也是入围的敲门砖。3、拥有在省级比赛或五大学科竞赛中的获奖记录来证明自己具有学科特长等强基计划报名条件之一便是拥有在省级比赛或五大学科竞赛中的获奖记录来证明自己具有学科特长等。因为强基计划主要是为了选拔专业人才而实施的计划,因此,它对成绩和优秀人才的要求就会较为高,但通过强基计划录取学生可单独编班,配备一流的师资,提供一流的学习条件,创造一流的学术环境与氛围,实行导师制、小班化等培养模式。强基计划大学名单强基计划可以报考的大学一共有39所。具体学校名单如下:
序列号学校名称1北京大学2中国人民大学3清华大学4北京航空航天大学5北京理工大学6中国农业大学7北京师范大学8中央民族大学9南开大学10天津大学11大连理工大学12吉林大学13哈尔滨工业大学14复旦大学15上海交通大学16同济大学17华东师范大学18南京大学19东南大学20浙江大学2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2厦门大学23山东大学24中国海洋大学25武汉大学26华中科技大学27中南大学28中山大学29华南理工大学30四川大学31重庆大学32电子科技大学33西安交通大学34西北工业大学35兰州大学36国防科技大学37湖南大学38西北农林科技大学39东北大学